第1章 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概論
一、概述
為使糖尿病患者能與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和生活,有正常人一樣的壽命,飲食療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為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不論哪一類型的糖尿病,不論病情輕重,不論是否服用降血糖藥,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飲食控製。可以說,糖尿病離開了飲食控製治療,其他治療將無法發揮作用,甚至是有害的。
國際著名學者Joslin把“與糖尿病鬥爭的糖尿病患者比作古代戰車上的戰士,而他駕馭的戰車是由三匹戰馬牽引的。那就是飲食療法、胰島素療法和運動療法。能駕馭好一匹馬就需要技巧;要駕馭好兩匹馬同時行動,則需要智慧;而若能駕馭好三匹馬同時拉車作戰,則必須是一位傑出的馭馬師。他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從實地學習中獲得經驗”。
臨床控製糖尿病的五大措施,即合理膳食、藥物治療、體育運動、自我監測和健康教育。我們之所以將合理膳食列為五大措施之首,是因為飲食療法作為糖尿病的基本療法,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按照營養學理論,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所不同。某種食物中富含大眾所缺乏的營養物質,往往就被稱為營養價值高的食品。但這種觀點隨著文化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變。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人相對缺乏蛋白質,有不少生活必需食品“憑票供應”,因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被認為是營養價值高的食品;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禽、蛋、魚、肉類等市場供應豐富,如今人們更加注意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提倡均衡營養,特別是人體必須攝入的微量元素,因而新鮮蔬菜、蘑菇(香菇)、薯類、粗糧、豆類食品和保健藥膳受到歡迎。
但在判定某一種食物是不是某種營養素的良好補充來源時,仍有一些誤解:①沒有考慮到該種營養素的吸收利用率;②沒有考慮到營養素的含量與相關營養素之間的均衡關係;③沒有考慮到人體吸收效率;④個體差異;⑤疾病種類及病情輕重程度差異;⑥地區性或飲食習慣、民族風情、宗教信仰差異等;⑦烹飪技術對營養成分和人體吸收的影響。例如,有人認為海帶是補充鐵、鈣和碘的食品,因為其中鐵、鈣、碘的含量高。然而海帶中鐵的吸收率低,加上海帶中含有大量的海藻膠,對礦物質的吸收有幹擾作用,難以收到補鐵的效果。同樣,菠菜中含鐵亦較多,然而因其富含草酸,使鐵的生物利用率極低,很難發揮補鐵的作用。
又如,有人從食物營養成分表上查出炒花生中維生素B2含量較高,便以為炒花生可以補充維生素B2。然而花生含油(脂肪)量達40%,即富含極高的熱能,代謝中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2參與。生花生中維生素尚未損失,各種營養素均衡;而炒製、油炸等烹飪技術破壞了或丟失了一部分維生素,使得炒花生、炸花生不但不能為人體提供額外的維生素B,反而要消耗從其他食物中得到的維生素。這就可以解釋大量吃炒花生可加重維生素B1、維生素B2缺乏的原因。相反,綠色蔬菜中維生素和米湯中的維生素含量並不十分豐富,然而他們的熱值較低,故仍然是維生素B的良好補充來源。此外,烹飪技術和條件的不同,機體健康狀況的個體差異,對食品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利用也是有明顯差別的。總之,對食物營養成分的評價,應重視食物營養的相對性,即營養素含量與人體需要量,營養素的生物效價和食物中的營養素平衡,機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利用以及食物的口感和膳食中的可能攝入量等。
飲食習慣宜多食素、少食鹽、食多樣、宜適量、忌暴食、勿食燙。食療歌曰:“鹽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補腎暖膝腰。蘿卜化痰消脹氣,芹菜能降血壓高。胡椒驅寒又除濕,蔥辣薑湯治感冒。大蒜抑製腸炎發,綠豆解暑最為妙。香蕉通便解胃炎,健胃補脾食大棗。番茄補血美容顏,禽蛋益智營養高。花生能降膽固醇,瓜豆消腫又利尿。魚蝦能把乳汁補,動物肝髒明目好。生津養神屬烏梅,潤肺烏發食核桃。蜂蜜潤燥又益壽,葡萄悅色令年少。”
“民以食為天”,“藥食同源”。以食代藥,不僅性平味美,易於人體消化吸收而滿足機體需要,而且具有排內邪,發髒腑,悅情誌,滋氣血的功效,深受大眾歡迎,在民間流傳很廣。選擇各種風味食品代替藥物,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與服用苦口良藥給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傳統的飲食療法,經曆數千年而盛傳不衰。食物藥用能充饑止渴,對症服食能防治疾病;若不對症,既對身體不會有損害,尚能保證機體正常代謝和營養的需要。藥膳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作為機體的能源和營養素,可滿足身體生長發育和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是一種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治療方法。無論從預防醫學、社會醫學,還是臨床醫學或康複醫學角度看,飲食療法確有獨特之處,尤其對糖尿病及其並發症、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程長、病因複雜的代謝紊亂性疾病,飲食療法是行之有效的。希望本書的出版發行,能為糖尿病患者、基層醫務人員和醫學院校師生提供參考。
二、飲食療法的指導原則
糖尿病飲食療法的指導原則包括以下方麵:
1.為減少體內胰島素的消耗量,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強組織對胰島素反應的敏感性,消化糖尿病飲食,以利降低血糖至正常水平。
2.盡量使糖尿病患者能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