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頸部病證1(1 / 3)

第一章 頸部病證1

頸椎病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係列臨床綜合征。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伴手指麻木、肌肉萎縮、頭痛、眩暈或出現視物模糊、耳鳴,甚至肢體癱瘓等臨床症狀。頸椎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極易複發等特點。

頸椎病屬於中醫學“項筋急”“頸肩痛”“眩暈”等範疇。中醫認為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急慢性外傷、風寒濕邪、痰瘀凝阻是頸椎病發生的基本病因和病理。治療多采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和疏筋止痛等法進行論治。

■ 片薑黃治頸椎疼痛

◎ 片薑黃6~9克。用法:研為粗末,水煎去粗渣服,可連服二煎。適用於頸椎病頸項、肩臂疼痛。(中國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 葛根二藤湯通絡止痛

◎ 葛根30~60克,雞血藤30~60克,鉤藤10~30克。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1個療程。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絡,解痙止痛。

[加減]眩暈、嘔惡,苔白膩,加天麻、白術、清半夏、茯苓各10克;苔黃膩加竹茹、橘紅、枳實各10克;枕部頭痛加川芎、羌活各10克;頸項痛重加僵蠶10克;巔頂痛加槁本10克;頭暈不清加石菖蒲、菊花各10克;雙側頭痛加川芎、蔓荊子各10克;額連目眶痛加白芷10克;久痛或有外傷史酌加全蠍10克,蜈蚣1~2條;背脹痛加羌活、薑黃、白術各10克;胸痛及背加丹參15克,瓜蔞3 0克,薤白10克;手臂麻加桑枝15~30克,伸筋草15~30克;臂痛不舉加土鱉蟲、地龍各10克;頸椎骨質增生加威靈仙20克或炮穿山甲10~15克;肢冷畏寒背涼選用桂枝、淫羊藿、肉蓯蓉、鹿角霜各10克。[山東中醫雜誌,1991(1)]

■ 養血活血治頸椎病

◎ 白芍30克,葛根、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木瓜、甘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功效:培補肝腎,疏通筋骨。連服10~30劑。用藥後一般症狀即可解除。

◎ 黃芪120克,赤芍30克,川芎、當歸、地龍各15克。水煎服。功效:益氣活血,通絡止痛。

■ 蠲痹湯治頸椎病

◎ 羌活、防風、片薑黃各12克,當歸10克,赤芍、炙黃芪各15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分早、中、晚三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20日為1個療程。功效:益氣和營,祛風祛濕。

[加減]若項臂冷痛加製川烏、木香各10克,蜈蚣1條;痛劇者再加田七粉6克,分3次衝服;有頭暈目眩者加天麻、鉤藤各10克;血壓偏高者加牛膝、杜仲各15克;納差加山藥15克,白術10克;腹脹者加陳皮10克。 [袁成義.四川中醫,1994(7)]

■ 除痹逐瘀湯治頸椎病

◎ 當歸15克,川芎12克,紅花9克,劉寄奴15克,薑黃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靈仙12克,桑枝30克,膽南星9克,白芥子9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6劑,停藥1日,連服12日為1個療程。功效:活血化瘀,行氣通絡,除濕滌痰。適用於頸椎病痰瘀阻絡型。(劉學勤.千家名老中醫妙方秘典)

■ 頸複湯治頸椎病上肢麻木

◎ 當歸15~2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桂枝10~15克,木瓜10~15克,羌活10克,葛根15~20克,赤芍15~20克,白芍30~45克,丹參30克,陳皮10克,甘草20~3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共500毫升,分2次服,10劑為1個療程。功效:祛風通絡,活血止痛。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

[加減]疼痛者加白芷10克,威靈仙20克;頭暈加石菖蒲15克,天麻10克。[董俊峰.山西中醫,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