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篇 第12章 損美性疾病經絡治療2(1 / 3)

應用篇 第12章 損美性疾病經絡治療2

七、黃褐斑

黃褐斑常見於麵頰、鼻兩側及前額下部。其形態多呈不規則的片狀,為黃褐色的色素沉著斑,分布對稱,形似蝴蝶狀。平攤於皮膚上,撫之不礙手的一種皮膚病。一般冬季變淺,夏季加深。本病多見於孕婦或經血不調的婦女,男子及未婚女子亦可罹患。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

(一)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內傷所致。暴怒傷肝、思慮傷脾、驚恐傷腎等,皆可使氣機紊亂,氣血悖逆,不能上榮,或鬱結不散,則生黃褐斑;勞傷脾土,飲食失節,勞倦過度,偏嗜五味,亦使中焦傳輸失職,或土虛不能製水,水氣不泛,則變生褐斑;腎精受損,房室過度,久傷陰精,則水虧不能製火,血虛不榮,釀成褐斑。本病與肝、脾、腎三髒,尤與肝髒關係密切。主要病機為氣血不能上榮於麵。

西醫學認為黃褐斑的形成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內分泌因素,如促黑素激素、性激素、甲狀腺素;②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線,熱輻射、外傷;③化學性因素,如接觸光敏性藥物或化合物、某些香料,服用避孕藥,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內用或外用銀製劑,外用汞製劑等;④炎性因素,如扁平苔蘚、紅斑狼瘡、神經性皮炎、濕疹、接觸性皮炎、銀屑病、玫瑰糠疹、丘疹性蕁麻疹等病後發生色素沉著;⑤營養性因素,長期處於饑餓或半饑餓狀態,或維生素A、維生素B12、煙酸缺乏等,均易致褐斑;⑥長期的精神緊張,慢性肝功能不良、結核病可誘發褐斑。

(二)診斷要點

1.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態多不規則,典型者在麵頰兩側呈蝶形分布。

2.主要見於額、顴髎、頰、鼻及上唇,對稱分布。

3.常見於中青年女性,無自覺症狀。

4.春、夏季加重,秋、冬季減輕或消失。

(三)辨證論治

1.毫針療法

取穴:局部浮刺、太衝、三陰交、足三裏、行間、肝俞、脾俞。

操作:每次選取2~5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 min,每天1次,連續10 d為1個療程。

加減:女子月經不調者加關元、血海;乳房脹痛者加期門;伴有五心煩

熱、淚盈眶者加蠡溝、太衝。

2.耳針療法

主穴:肺、脾、膈、內分泌、熱穴、皮質下、麵頰。

配穴:月經不調加內生殖器、卵巢,男性加前列腺。

操作:毫針用強刺激,每天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或以耳穴

壓迫,日按壓3~4次,每次10 min。

3.水針療法

穴位:肺俞、心俞、肝俞、腎俞。

操作:每次選2穴(均雙側),注射丹參注射液1~2支,每日或隔日

1次,10次為1個療程。

4.拔罐治療

穴位:以大椎穴為三角形頂點與兩肺俞穴的2個點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為刺絡拔罐區。

操作:用皮膚針在三角形區內叩刺,每次選1~2個叩刺點,每個叩刺點上形成15個左右小出血點,叩刺後用2號玻璃罐,采用閃火法,於叩刺點拔罐。隔日1次,10 d為1個療程。

5.推拿按摩

第一步:用手的掌根沿下肢後側自上而下地推擦至足跟7次,再用同法由下而上地沿下肢內側推擦7次,以有溫熱為宜。

第二步:下肢五指拿法,沿下肢內、外側,自上而下做五指拿各7次。再沿下肢內、外側,自上而下用手背7次。

第三步:示指按於小趾根部,順、逆時針各按揉21次。

6.刮痧

穴位:肝俞、脾俞、腎俞、中脘、足三裏、三陰交、太溪。

7.內服藥

(1)疏肝活血湯加減:柴胡、薄荷、黃芩、梔子、歸尾、赤芍、紅花、

莪術、陳皮各9 g,川芎、甘草各6 g。

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

(2)菟絲祛斑湯:菟絲子15 g,女貞子15 g,墨旱蓮10 g,阿膠9 g,枸杞子9 g,何首烏10 g,生地黃、熟地黃各15 g,白芍10 g,當歸10 g。

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

8.外用法

玉容散(《醫宗金鑒》):白牽牛子、團粉、白蘞、細辛、甘鬆、白鴿糞、

白及、蓮蕊、白芷、白術、白僵蠶、白茯苓各30 g,荊芥、獨活、羌活各15 g,關白附、鷹糞白、白扁豆各30 g,防風15 g,白丁香30 g。

共研細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麵上,良久再以水洗麵,早晚各1次。

9.膳食

(1)醋拌五味:黃瓜、南瓜、胡蘿卜、白菜、卷心菜各適量。

洗淨切片,鹽醃6小時後,以食醋涼拌佐餐。此菜可減輕麵部色素沉著。

(2)牛肝粥:牛肝500 g,白菊花9 g,白僵蠶9 g,大米100 g,白芍9 g,白茯苓12 g,茵陳12 g,生甘草3 g,絲瓜30 g。

將白僵蠶、白芍、白茯苓、茵陳、生甘草、絲瓜裝入紗布包內,然後和牛肝、菊花、大米一起熬粥,熟後撈出藥包,吃肝喝粥,每天早晚各1次。以上劑量可服2 d。每療程10 d,中間間隔1周,連服3個療程。

10.西醫治療

口服維生素C或許有一定作用,用量1~3 g/d,分3次口服。

也可以用脫色劑治療,氫醌類製劑,如3%~5%氫醌霜、2,6-叔丁基對苯酚霜等,還有維甲酸製劑,注意此類藥物長期使用對皮膚均有一定的刺激,而且容易引起永久性色素脫失。

(四)注意事項

1.避免日曬。用撐陽傘或麵部擦防曬劑,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刺激。

2.飲食中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鋅的食

物,能有效地抑製皮膚色素的合成。

3.不濫用化妝品,尤其是不用劣質化妝品。

4.治療慢性消耗性疾病,根治發病因素。勞逸結合,豁達大度,避免長期、過度的精神緊張。

八、粉刺

粉刺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其特點是顏麵及胸背散在出現針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見黑頭,能擠出粉渣樣物。多見於青年男女。

(一)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因風熱外侵,肺經鬱熱,上蒸顏麵,血熱熏蒸,留於肌膚,發為丘疹;或過食辛辣肥甘、香燥炙熱之品,脾胃運化失常,生濕生熱,蘊於腸胃,鬱久成毒,熱毒上攻,溢於肌表而發本病。

西醫對本病的認識:痤瘡是多數認為主要與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內微生物密切相關。導致痤瘡發生的誘因主要有:遺傳因素;過多的攝入糖

類、油脂類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胃腸功能紊亂;緊張、焦慮、睡眠不佳;

化妝品,如粉餅、油脂類護膚乳膏等可產生粉刺。

(二)診斷要點

1.本病多侵害青春期男女,青春期過後大多自然痊愈。

2.好發於顏麵、胸、背等處,形成粉刺、丘疹、膿皰、結節或囊腫,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一般對稱。

3.初起為毛囊口黑色圓錐形丘疹,擠壓可見黃白色半透明性蠕蟲樣脂栓排出。病灶周圍可形成炎性丘疹,其頂端可出現小膿瘡,吸收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小凹陷瘢痕,較重者可形成結節囊腫,消退後遺留瘢痕疙瘩。

(三)治療

1.毫針療法

取穴:肺俞、風池、曲池、合穀、膈俞、血海。

操作:進針得氣後施提插撚轉瀉法,留針20 min,肺俞、膈俞可點刺

出血。

加減:熱盛者加大椎、魚際;大便黏滯者加天樞、三陰交。

2.耳針療法

主穴:耳尖、肺、皮質下、神門、大腸、內分泌、腎上腺、麵頰、局部

穴。

配穴:脾、小腸、肝;便秘加大腸、直腸下段;膿皰加心;月經不調加內生殖器、卵巢。

操作:每次均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餘主穴選2~3個,配穴選2~3個。毫針刺,留針15~20 min,隔日1次,10次1個療程。或耳針埋針或耳穴壓豆,二耳輪換,3 d 1次,5次1個療程。

3.針挑療法

取穴:背部皮膚的反應點。

操作:然後在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旁開0.5~3寸,尋找類似丘疹,稍凸起於皮膚,針帽大小,呈灰白色、褐色、暗紅色或淺紅色、壓之不褪色的反應點。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斜刺入反應點的底部,約0.1寸深,迅速將針向上一挑,使疹點翻起,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用幹棉球拭去血跡。

4.火針療法

取穴:膈俞、肺俞、脾俞、大椎。

操作:每次取3~4穴,左右交替使用,病人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背部,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後,將火針針身燒紅2/3以上,彈刺進針法,深度為0.2~

0.3寸,刺後針孔不做任何處理,10次為1個療程,前5次為每天1次,後5次隔日1次。

5.穴位注射療法

取穴:肺俞、胃俞、足三裏。

操作:常規消毒,抽取患者靜脈血2 ml,迅速加入生脈注射液2 ml,搖勻後立即注入雙側足三裏穴,每5天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或抽取靜脈血3~6 ml,迅速注入雙側足三裏穴,不加藥液,30天1次。

6.拔罐治療

(1)取穴:大椎穴。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然後拔火罐10~15 min,出血量1~2 ml,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取穴:肺俞、胃俞、心俞、足三裏、三陰交。取當歸、川芎、赤芍、

黃連、梔子各30 g,煎好,將竹罐浸入藥汁中24 h,同時用棉花蘸藥液擦穴部周圍,然後用藥罐拔於穴位,雙側交替,每次15 min,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7.推拿按摩

第一步:推擦下肢內側、外側、後側及上肢外側由上而下各推擦16次。

第二步:推擦腰部,自腰部上緣起兩手交替向下推擦16次。

8.刮痧

穴位:百會、攢竹、風池、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曲池、足

三裏、豐隆、三陰交、陰陵泉、厲兌、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