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第1卷
學習要點
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
2.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征
3.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矛盾性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科技與經濟不斷發展以及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個體自我發展強烈需求、高速的生活節奏、激烈的競爭與挑戰,給人們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心理社會因素對人們心身健康的影響也日益突出。青少年學生正處在心理和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習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不僅有助於處理好現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保持積極的心態,而且有利於將來更好地應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發揮個人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節心理健康的標準與評價
心理健康是指個人能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功能。心理健康並非是一種固定的狀態,它是不斷變化的,當人麵對不同的情境和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的含義和表現。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不是完美的狀態,而是一種在自身和環境條件許可的範圍內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國內外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不同的看法,根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國內外的看法,概括來說,應該從以下十個方麵來評價。這十個方麵不是各自獨立的,各個方麵之間都有一定的聯係。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這並不是說智力越高越好,隻要能滿足學習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要求,就可以認為達到這個標準。
(二)情緒的穩定與協調
能夠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穩定、協調的情緒。出現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時,能發揮情緒的協調能力,盡快克服消極情緒的影響。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善於發現和利用環境中積極的方麵,能回避和處理環境中的不利方麵,較快地適應環境變化。在各種環境中,如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及人際環境中,或在突然發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境中,能隨機應變,較快地順應環境並保持心理平衡。
(四)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夠與父母、老師和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關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感到自然和愉悅。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具有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個性,使人際關係的不協調,經常與周圍的人發生人際衝突。
(五)反應適度
人的行為反應存在差異,有的反應敏捷,有的反應遲緩。這種差異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屬不健康。對事物的反應強度應該根據事物作用的大小而定,一般來說,反應異常敏感和異常遲鈍是不健康的表現。若對事物一概不反應,對重大刺激無動於衷、反應微弱;或對任何事物都反應強烈,對小事大驚小怪、心驚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終日,偶然遇到挫折就無法承受,都是心理異常的表現。
(六)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與其實際年齡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並形成與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心理、行為模式。如果心理、行為嚴重偏離相應的年齡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發育問題。表現為發展嚴重滯後或早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七)熱愛學習和善長學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較廣泛的、健康的興趣和愛好,不僅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感興趣,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還能夠關心時事,善於從生活、文體活動、人際交往中等日常活動中總結經驗,使個人能夠全麵發展,不斷進步。
(八)統一健全的人格
統一健全的人格的理想標準就是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包括有合理的需要、動機,理想,價值取向符合時代精神,自我意識清晰、客觀,氣質、性格穩定成熟,個人能力適合環境的要求等。每個人都有個性的缺陷,心理健康的人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做到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某種能力信任程度,自信心強的人在麵對困難的任務時,能夠充分認識和發揮自己的能力,並有強烈的自我超越的願望。自信與自負不同,自負是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常常因為自不量力而遭遇挫折失敗,在人際交往中常因為看不起別人而不能與別人正常交往。
(十)堅強的意誌力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行動具有較高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製力。能有效地調節和控製自己的行為,能積極麵對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能采取較合理的應對方式,主動克服困難。相反,怕苦畏難,行動優柔寡斷、輕率魯莽、頑固執拗、衝動偏執等,是意誌薄弱的表現。
二、心理健康的評價方法
心理健康的評價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無論哪種方法都不可能麵麵俱到,一般來說,應該從多方麵綜合評價。
(一)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也稱“內省”,或自我感覺,如果一個人自我感覺個性穩定、需求合理、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有效地應對環境中的事物,有不怕困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有積極樂觀的心境等,那麼可以認為他的心理健康的;相反,如果一個人感到困難重重,無法應付,心境惡劣,無法擺脫等,那麼可以認為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二)他人評價
他人評價既包括周圍的人的評價,也包括個人的社會適應情況。有的人心理不健康可能自己不能察覺,例如,有的人個性自私,心胸狹隘,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把責任歸咎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而別人卻能看得很清楚。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要善於“以人為鑒”。自我覺察力是一種高級的認識能力,要正確地評價自己是不容易的,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因此,要多與他人溝通交流,了解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同時,自己從事各種活動時,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要盡量從自己所發揮的作用去評價,這樣才能全麵地了解自己。存在心理問題時,自己難以理解,請心理谘詢人員或精神科醫生診斷是一種更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