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鉤沉
引言
本章記錄鮮為人知的西充曆史人物掌故,如:劉邦彰顯紀信而建安漢縣,懷念紀信而歌大風;董榮刺史頌揚譙周,李雄訪譙秀,桓溫上表征譙秀,陳子昂訪盧藏用,建文帝古刹詠詩,以及西充忠烈賢良之士,西充的養濟院、韓愈祠、安漢歌、竹枝詞等史事。
高帝賜建安漢縣
今之南充市,漢初名叫安漢縣,為漢高帝劉邦所賜建,轄今南充、西充、蓬安、嶽池、武勝等縣地。因為這裏的扶龍村(今西充紫岩鄉境內)出了一個為國捐軀的英雄紀信將軍。紀信是漢王劉邦的一員大將,當楚霸王項羽將劉邦圍困滎陽時,紀信挺身而出,假扮劉邦去詐降,被項羽殺害。劉邦乘機走脫,死裏逃生。要不是紀信將軍代替劉邦去送死,劉邦在滎陽定被項羽殺死,哪能創建漢朝呢?史家們評論說:“紀信甘代漢王,舍身赴難,脫漢王於圍城之中,而自致焚死,此為漢室之第一功臣。及漢已定國,功臣多半封侯,而獨不聞有追恤紀信之典,漢王真其寡恩哉!範增(項羽謀士)有祠,而紀信無祠,此古今仁人智士,所以有不平之歎也。”劉邦雖然寡恩,未追諡紀信的爵位,漢書也沒有給他立傳,埋沒了這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卻在紀信桑梓賜建安漢縣,來彰揚他的功勳。從前介子推跟從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曾割股奉君,忠心耿耿,文公回國後賞賜隨從臣屬,沒有賞到他,他就和母親隱居綿山,文公使臣放火燒山,逼他出來,竟被燒死。文公求之不獲,便把綿山敕名介山,用來記下他的過失,表彰這個善良的人。漢高祖不封紀信,隻將其故裏建立安漢縣,如晉文公一樣。也有人說,漢初不追諡死者,而蔭封其後裔。
秦始皇(贏政)死後,他的兒子嬴胡亥繼位,稱為二世皇帝。二世庸懦無能,秦相趙高專權,他即位這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卷全國。一時,被秦所滅的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打著複國的旗號,自立為王。這時,已故的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客居會稽(秦時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他和侄兒項羽殺了會稽郡守,拉起一支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攻克了廣陵(今江蘇揚州)和彭城等地,各地義軍多來投靠他,軍勢日盛。沛縣的劉邦與文書蕭何、監獄官曹參等人殺了縣官,在沛縣起義,大家推劉邦為首領,稱為沛公。劉邦本是秦朝一個小小亭長(秦製十裏為亭,設亭長),其為人慈而愛人,樂善好施,意氣豁達,大度容人,頗有深謀遠慮,治國之才。劉邦有一個賢內助名叫呂雉輔佐他,呂雉的妹妹呂須,嫁與沛縣樊噲。樊噲少以屠狗為業,武藝超群,也來追隨劉邦。劉邦自以為勢單力微,難成大事,決意投奔項梁,聯合攻秦,遂率百餘義軍前去,途中遇張良帶領數百人來投,二人合兵一起往投項梁。後來,項羽殲滅秦軍主力,劉邦攻破武關,直逼鹹陽。其間,趙高殺二世,擁立其侄子嬰繼位,稱秦王;秦王殺趙高而降劉邦。秦始皇原想子孫萬代為帝,世稱暴君,不意二世而亡。漢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底,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自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楚漢戰爭”就此結束。漢王五年(前202年)三月,劉邦即帝位,史稱高祖,國號漢,建都洛陽,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高祖大封功臣,以蕭何為相,曹參、張良、韓信、樊噲等二十餘人皆封侯爵。在慶功會上,他慨然說道:“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是張良;治國安民,給養軍隊,是蕭何;統兵百萬,平定天下,是韓信。這三人都是當今的豪傑呀!而最使我難忘的是紀信將軍,他是舍身救主、安定漢室的元勳啊。”次年(前201年)冬十月,高祖劉邦下詔在紀信故裏賜建安漢縣(今南充市順慶區舞鳳鎮五裏店)來紀念紀信,並蔭封其長子紀通為襄平侯,次子紀亨為襄城侯。後來,人們稱安漢縣為“忠義之邦”,稱西充為“忠義文化發源地”。
思良將高歌大風
中國曆史上有兩位帝王借風抒情,引頸高歌,言簡意賅,寓意深刻,載諸史籍,千古流傳。一是虞舜的《南風歌》:“南風之薰(和暖)兮,可以解(解除)吾民之慍(心中鬱悶)兮。南風之時(應時而來)兮,可以阜(盛多)吾民之財(財富)兮。”虞舜之時,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慈愛仁惠的舜帝,迎著溫煦和潤的初夏之風,彈起他自作的五弦之琴,邊彈邊唱起這首歌。南風吹遍大地,可以滋養萬物;萬物繁育蕃盛,百姓豐衣足食,表現了他仁慈愛民,關心民生的心情。二是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是劉邦六十三歲時平定了英布叛亂後,在回長安途中,轉道故鄉沛縣時所作,表達了他奪得政權後,既誌滿意得,又頗感憂慮的情懷。
漢高祖劉邦出身寒微,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當上了皇帝,全賴忠實於他的文臣武將真心輔助。文有張良、陳平、蕭何、曹參;武有樊噲、周勃、韓信、紀信。秦末陳勝起義,他在沛縣起兵響應,後與項羽並擊秦軍,率先攻入鹹陽。秦亡後,他與項羽展開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最後逼死項羽於烏江,建立了西漢政權,並采取一係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如今功成名就,四海歸一,當年一起浴血奮戰的將領,卻爭權奪利,叛離漢朝。時外有匈奴入侵,內有叛臣起兵,不覺慷慨傷懷,潸然淚下,思得猛士,守衛四方。劉邦建國初期,曾在洛陽南宮的慶功宴會上,竭力讚揚張良、蕭何和韓信為漢初三傑;並在紀信將軍的故鄉設置安漢縣,彰揚紀信舍生救主,安定漢室的忠烈功勳。劉邦沿襲秦製,不封死者紀信,蔭封紀信長子紀通為襄平(今江蘇盱眙縣西北一帶)侯,次子紀亨為襄城侯,食邑二千戶。劉邦還把在楚漢戰爭中立過大功的大將,封為王爵,其中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功勞最大,兵力也最強,劉邦很不放心。當時,劉邦正在緝拿鍾離昧(項羽的將軍),韓信和鍾離昧是好朋友,竟把他收留下來,劉邦知道這事,便把韓信改封為淮陰侯,韓信非常不滿。後來有人告發韓信謀反,被呂後騙殺於未央官;有人告發彭越謀反,被劉邦所捕殺。淮南王英布見韓信與彭越二人被殺,恐禍及己,遂於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七月,起兵反叛,攻占了荊楚一帶土地。這年十月,劉邦親自帶兵去征伐,他在陣前罵英布說:“我已經封你為王,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說:“我想做皇帝啊!”劉邦指揮大軍猛擊英布,英布的兵士萬箭齊發,劉邦當胸中了一箭,他忍著創痛,繼續進攻,英布戰敗被殺。劉邦平定英布後,移駕北歸,路過故鄉沛縣,邀集昔日的親朋故舊一起喝酒,心情十分暢快。回憶過去如何戰勝項羽的情景:鴻門宴時,項羽想殺他,樊噲將軍不顧個人安危,衝進帳來保護他,他才脫險而逃。被困滎陽之時,項羽想殺他,紀信將軍自告奮勇,假扮他去詐降,他才死裏逃生。如今他當了皇帝,一些諸侯不肯安分守己,伺機叛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邊境,哪裏去找勇士幫他守衛四方啊!於是他激昂慷慨又十分傷感,高聲唱著他自編的《大風歌》,唱罷淚珠滾滾而下。次年(公元前194年)四月,劉邦病逝長樂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