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深圳人的創新精神(2)(2 / 3)

深圳是年輕人的天下。深圳年輕人不僅工作節奏緊張,生活壓力也大。對自己終身大事也有著與內地人不同的態度。

30歲未婚男女比比皆是,放眼望去,個個郎才女貌,青春洋溢,自信未來,少見未婚未嫁的惆悵與煩惱,因為忙於工作與事業,對自己的終身大事一推再推。許多人都是遵循先創業再成家的原則,特別是深圳的女性有很強的獨立性,往往都追求自己的價值,追求自身的獨立。未婚女性有房有車的比比皆是,不會為了完成婚姻任務,給父母一個交代勉強地將自己嫁掉,寧肯單過也不降低擇偶的標準,這真正體現了深圳女性的自尊、自強、自立。

深圳,不講排資論輩,大家的機會平等,共同參與競爭,有能力就多掙,沒能力就少拿。多拿的,心安理得;少拿的,心服口服。

在這個移民城市裏,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很少有外來人的感覺,大家都無親無故,無牽無掛,工作成了唯一生活重心。

深圳的年輕人營造了這個城市勃勃生機氛圍,到處充滿活力,無論老少都充滿了青春的誌向,有些60歲左右的人,在內地已是老氣橫秋,而在深圳照樣與年輕人一樣奔波於事業。驗證了那句“工作使人年輕”的名言。

快速的生活節奏,強烈的競爭意識,開放的思維方式讓深圳人過著一種不同於他人的現代生活。效益,已成為深圳年輕人追求的目標,效益是企業的生命線,創新是效益的發動機。創新催生著效益,效益激勵著創新。在深圳,大大小小的企業,已經踏上了一個“創新——效益——再創新”的良性循環的軌道。

五、深圳新經濟模式的建立

跨入21世紀,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來,雖然早已踏上高科技發展征途,但是,麵對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深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是從世界範圍看,美國次貸危機,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特別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出口成本上升,加工型的企業利潤微薄,競爭力銳減,使深圳的中小企業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企業不得不退出國際貿易的大軍。

二是從國內看,新勞動法的實施,新的勞資關係,企業與員工關係調整難以一時到位,加上員工的工資提高,三險強製執行,同時,能源緊張,原材料漲價,產品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減少,負擔增加,步履艱難,難以為繼。

三是內地一些城市後來居上,經濟發展迅速,與深圳的差距在縮小,深圳原來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反而,國內城市之間的競爭壓力正在增強。

雖然深圳已經定位於發展高科技,但曾經占據深圳半壁江山的出口加工業由於綜合成本的劇增,出口下滑,深圳的經濟壓力不言自明。麵對新形勢,特區如何“特”?怎麼“特”?也困擾著深圳,鞭打著深圳。

四是從深圳自身看,在新時期,國家定位自主創新城市的試點,黨中央賦予深圳更大希望與重任,全國人民寄予深圳更高的期望。深圳在新時期,麵對國內外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創出新優勢,探索新路子,做出新表率,是深圳的必然選擇。

深圳怎麼辦?已成為深圳人共同關心的問題。

深圳,畢竟是深圳,不會被困難與挑戰嚇倒,更不會向競爭屈服,而是用自己敢闖的精神,建立新的集約型經濟新模式。

回顧深圳的經濟模式讓我們對深圳未來發展更充滿信心。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深圳的經濟模式是“三來一補”為主的外貿經濟,倒買倒賣,來料加工;90年代中後期,到20世紀末,深圳的經濟模式由貿易為主向實體辦廠方麵轉化,引進學習生產國外產品開發國內,比如電視、vcd、收錄機、電子表等,都是引進外國的技術。進入21世紀,在積累學習的基礎上,開發創新,走自主開發創新之路,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像中興、華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民族產業,已經靠自主創新創出了一條新路。現在建立創新知識經濟模式,而且取得了驚人的成績。2007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0%,達到1萬億元以上。可見,深圳的自主創新已經告別了創新的初級階段,增強了創新的能力,積累了創新的實力,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也改變了整個深圳經濟的增長模式。

深圳創新型經濟模式的內涵:

深圳在建立創新經濟模式過程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企業家取代科技人員,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力量。深圳企業自主創新突出表現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上的創新。

第一、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專院校為依托,輻射周邊,拓展海內外,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係”。

第二、初步建立了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銀行、創業投資、產權交易、證券等為依托的“自主創新投融資體係”。

深圳創新經濟模式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