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鐵馬大趙(1 / 2)

第六紀元元曆第1200年,吳國和邊境趙國起爭端,趙國調動大獎張天馳欽點四十萬精兵起兵伐吳,趙國是東鏡六國之首,是一群靠著戰爭和掠奪起家的瘋子,他們從不留俘虜,都是就地賣給隨軍的奴隸商人,所以吳國盡管兵力懸殊,還是湊齊了一萬將士出城迎戰。

可是其他四個國家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起兵攻趙,趙國帝都空虛,但是卻也有禁衛萬餘人還有幾大強者。

“陛下,不可召張帥勤王啊!”

“都這個時候了,張帥不回來,還有誰可解這帝都之圍?“

“可是張帥臨走的時候,可是立了軍令狀的,若不破吳城,提頭來見!張帥此人言出必行,而且....”

“陛下,依老臣愚見,此時萬不可撤回張帥的大軍。”

此時,一位麻衣老者隻是輕聲敘事,卻一時蓋下了朝堂所有爭論,此人正是趙國第一高手,國師趙世恒。

“國師有何指教?”

“張帥此行萬水千山,且不說是否來得及回援帝都,怕是外麵已經設下了無數陷阱等著張帥的大軍勤王馳援。”誰都沒提,軍部素來於張帥不合,若軍令狀不完成,張帥難逃死罪。

“那以國師高見,朕...我應該怎麼辦?”皇帝此時也放下了自己的帝王架子,畢竟這位護國戰神也是自己的老師。

“據城死守,靜待佳音。吳城一破,這幾國聯軍勢必擔心張帥的大軍兵鋒所向,讓張帥不要馳援,此圍可解。”

“就依國師,傳令!....”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張天馳深知這個道理。

可是帝都被圍攻他卻帶兵攻吳,身在帝都的天子心情並不好過,若此時張天馳有異心,不說當場叛變,隻需要回援的路程慢上那麼一慢,或者圍攻趙國的帝都稍微鬆懈,那麼天子都有可能被破城而身首異處。

可是張天馳權衡分析,帝都有上古大陣,而且自己出城時已經立下軍令狀,不破吳城終不還。

近來張天馳的權柄過大,而且出征之前,皇帝也逼迫自己簽下了軍令狀,他深知皇帝此意無非是想找個理由定他的罪,並且削弱他的兵權,而且軍部也視他為眼中釘,畢竟近來張家軍的名頭比趙國的正規軍名頭響亮,提起趙國之強,無人不對張家軍嘖嘖稱道,可是讓他不解的是此時非江河統一之時,削了自己的兵權和自掘墳墓有何兩樣?而且距離上一次維薩人入侵過去時日無多,整個位麵之間的大部分通道都被毀滅,彼此之間的戰爭從摩擦,上升到資源爭奪,這也是為什麼大趙起兵攻吳,目的亦是資源的掠奪,畢竟大趙自己的專屬位麵被維薩人毀的七七八八了。可僅僅是帝都被攻打就要自己即可返京勤王,自己這邊的城還破不破了?自古忠義兩難全,回程馳援,那麼手下很多將士都要因攻城不利而受罰,不勤王也要被帶上一個異心之罪?逼我反了?

“大帥!是去是留,拿個主意啊!兄弟們願意和你出生入死!”一位滿臉大胡子的將軍見張天馳久久沉思,不禁忍不住喚醒自己的主帥。

是啊,是去是留?這個趙國的天子,似非明主啊...

這時,一位白袍老者突兀的出現的人們的視線,誰也沒有發現他是幾時來到賬內,就站在眾將中心。

“張帥,這是帝都的魔法通訊,是國師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