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塗漆的筷子,它不僅可以使鉛溶解在食物當中,而且剝落的漆塊可直接進入消化道。兒童吸收鉛的速度比成人快6倍,如果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2、尖銳的餐具。
兒童的定位能力和平衡能力較差,使用稅利的餐具容易將口唇刺破。如果孩子跌倒,還容易造成外傷;
3、難以清潔的餐具。
比如塑料餐具清洗時油垢和細菌比較容易附著在上麵,又不能進行高溫消毒,所以不是兒童的理想餐具。
“秀發”保護要從嬰兒開始
有的小孩出生時長著一頭烏黑而粗壯的頭發,父母當然很高興,而有的小孩出生時看上去是童禿,他們光光的顱頂使父母很傷心。其實,沒有什麼好著急的。有的嬰兒在出生之前,他的頭發就已經逐漸掉了,在羊膜水中常常可以找到。而多數嬰兒出生時,都長著一頭濃密的胎毛,那就是未來的頭發,需要好好護養。
那麼,怎麼保護好孩子的頭發呢?這就是要從“三個第一次”抓起。
第一次洗頭。這對多數年輕的母親來說是感到為難的事,其實並不難辦,隻要讓孩子仰臥在你的一隻手上,把他(她)的兩腿夾在胳膊下,用手掌扶住其頭部置於溫水盆上,另一隻手給他擦肥皂並輕輕按摩頭皮,千萬不要搓揉頭發,以免頭發纏在一起,然後用清水衝洗幹淨,頭發會粘結在一起,最後用幹熱毛巾將頭發輕輕吸幹。有的嬰兒頭皮上有一種淡黃的薄膜,這叫“乳痂”,這種“乳痂”有時長得密密麻麻,像一頂灰帽子,這種現象是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的結果,對孩子沒有什麼危險。為了去掉這種“痂”,可塗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使之變軟,再用棉球將“痂”慢慢擦掉。不過,如今生孩子大都在醫院,這一過程由嬰兒室處理,可以省去父母不少事。
第一次理發。第一次給嬰兒理發時要特別小心,避免在理發過程中孩子亂動或突然轉身時碰傷頭皮。不要用剃刀或推子剃去後腦勺和耳邊周圍的胎毛,因為這會刺激胎毛的生長,使胎毛過早地變成頭發而普遍生長起來。
第一次梳理。幼兒的頭皮稚嫩,毛發細弱。第一次給孩子梳頭時不要用硬齒梳,否則會損傷頭皮。要用橡膠梳,既有彈性又柔軟。讓孩子頭發順其自然的梳至一個方向。如用牛筋帶子或發夾把頭發纏得太緊,會傷及鬢角或額頭上的頭發而變得漸漸稀疏起來。因此,嬰幼兒不宜用發夾或紮辮子,以免損傷發根。
屬相不重要寶寶健康最重要
近來,醫院婦產科紛紛“爆滿”,原因是不少產婦趕著馬年生孩子,而不願生個屬羊的寶寶。專家就此指出:孩子屬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優生優育,避免生個有先天缺陷的孩子。
衛生部和中國殘聯最近發布的《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先天畸形或者有缺陷的嬰兒出生,占全部出生人數的4%~6%。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長李竹教授指出,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在出生之前,在母體子宮裏的發育異常。有些出生缺陷在嬰兒出生時肉眼就能識別,有的則隨著兒童的生長發育逐漸顯露出來。有些出生缺陷比較嚴重,常常可以導致流產、死胎,甚至造成嬰兒終生殘疾,如無腦畸形和脊柱裂。還有一些出生缺陷隻有通過特殊檢查技術或外科手術等才能診斷。
據李竹教授介紹,造成兒童出生缺陷的原因有以下4類:
第一類是產婦在懷孕期間缺乏微量營養素,主要是缺乏碘和葉酸。缺乏碘可造成嬰兒智力低下,即克汀病;而缺乏葉酸造成的出生缺陷是嬰兒無腦畸形和脊柱裂,統稱為神經管畸形。
第二類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其他一些病原體感染。此外,在孕期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和性傳播疾病也可能造成出生缺陷。
第三類是近親結婚,或者是大齡生育。如果婦女在35歲以後才生孩子,很容易發生染色體激變,或稱先天異型。小孩生出後,智力一般都不是太好。
第四類原因是環境汙染,例如汽車尾氣就是重要的汙染源。還有廢電池,如處理不好,廢電池中含的鉛撒落在灰塵裏麵會汙染食物,也可能給胎兒造成危害。此外,有些比較低劣的裝修材料中含有一些有機溶劑,揮發以後也會影響胎兒健康。
談到如何預防出生缺陷時,李竹教授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近親結婚。
2、預防接種,預防婦女孕期感染風疹病毒。
3、孕婦增加葉酸和碘的攝入,預防婦女孕期缺乏微量元素。
4、避免婦女孕期接觸鉛、苯、農藥等致畸物。
5、孕期婦女避免服用某些可致畸的藥物。
6、利用B超進行早期產前出生缺陷的篩查。這些措施的推廣和落實,可減少40%以上的出生缺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