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自問:“是否每件禁止孩子做的事情都是必要的呢?”家長對孩子的約束常是僅僅出於一種習慣或一時的考慮。家長對孩子的約束越小,孩子的壓抑感就越少,越願意聽從家長的勸告和建議,也願意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
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應注意方式方法,應清楚地向孩子說明為什麼這樣做。孩子雖然還不能理解家長所解釋的內容,但孩子會覺察到禁止他做某件事情的原因。
較大的孩子已經能夠明白大人所講的道理了,也許提出自己的反建議。這時家長決不要說“住嘴”,按我說的去做!”不能認為自己比孩子懂的多而對孩子采取壓製。強製孩子去做,不會使孩子心悅誠服,隻能是一種表麵的假服從。家長在場時孩子似乎是服從了,但家長一離開,孩子仍會按自己想法去做。用強製手段迫使其聽話,孩子將來不是膽小鬼就是叛逆者。家長收回不恰當的要求,聽取孩子的意見,不會失去麵子;孩子也不會因家長承認錯誤而對家長不尊重。
家長也不應該因自己的情緒好,因孩子的祈求和擔心孩子哭鬧而隨意取消自己的要求。如果家長出於好心而對孩子作出讓步,孩子就很快抓住大人的弱點加以利用,認為他今天做的事情,明天還是可以這樣幹,大人所禁止的事情,隻是出於一時的情緒,並不一定非得遵守不可。
同樣,如果大人一味聲色俱厲地對孩子進行訓斥,時間長了,孩子會聽疲了,便不會真心實意地去服從大人的意見。
怎樣鼓勵孩子讀書
如果你的孩子發現讀書是一種順利而且有趣的體驗,那你更應當在他心中植入讀書的欲望。你應該每天或至少每周數次念書給孩子聽,並形成定時讀給他聽的習慣。
選擇有趣味性的書給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圖的惹人喜愛的圖書。孩子們喜歡有人物、場景以及他們熟悉的事物的圖畫和照片。同樣,他們也喜歡動物圖片。童話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魅力的。理論顯示它們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在認識世界時免受傷害,並認清現實和虛幻之間的差異。童話故事還能促進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首先,給孩子們看的書篇幅必須短,幾頁而已,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隻能集中一小段時間。另外,這些書應有較大的插圖,細節少。孩子們大多喜歡那些有插圖但是沒有文字的圖書。
要確保書裏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字印得很大的書看起來簡單,但卻有可能包含難字,所以事先要把它瀏覽一遍,看看裏麵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讀書給孩子聽時,盡量把氣氛搞得很輕鬆愉悅,這樣他們會從中體會到更多樂趣。
朗讀時,讓手指在你讀過的字下移動,但不要強迫孩子看這些字或者跟隨你的手指讀字。
鼓勵孩子注意圖畫中的事物或讓他們猜測下一步將要發生什麼。當他們這樣做時,給予表揚。
如果孩子要求的話,重複閱讀某些書;一本他特別喜愛的書可以反複閱讀。判斷孩子是否對某個問題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看他是否常常談到它,或看他有多少回自發地重回頭去看他最喜歡的書。
當孩子顯示出他要讀書時,給他一些他熟悉喜愛而又能“讀”的書,即使他已經記住了書裏的文字。以後當他在其他書裏看到這些熟悉的詞彙時,他就能讀懂它們了。
給孩子準備一些新書,這些書裏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反複性,而且再三出現相同的詞彙。
即使孩子已經能夠自己閱讀也不要停止讀書給他聽。有你與他一起度過這段親密時光,他仍然會從中得到很多快樂。
教導孩子愛惜書籍,保持書的整潔、美觀,不讓他們亂塗亂畫。
把書放在孩子房間裏低矮的書架上以便於他們翻閱。另外注意書的多樣性。
學前是否該教孩子認字?
以前我覺得,在國內的話,上學前家長不必教孩子識字。最近看了一些剛上小學的媽媽的帖子,我有些糊塗了。好象上學前就過了閱讀關的孩子,上學比較輕鬆,老師也比較重視,這既促進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更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進入了良性循環。這樣的話,如果一個班裏多幾個學前學過認字的孩子,沒學的孩子豈不一入學就跟人家有差距了?如果方法得當,是不是最好家長都在學前教孩子認認字?最好能過閱讀關?另外,如果孩子入學之初在認字閱讀這些小學低年級主要內容上已經超前,家長是否應該幫助孩子繼續往前學呢?那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何結合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