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管子思想(1 / 3)

第二十八章管子思想

毫無疑問,管仲是春秋時期最偉大的政治家,甚至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而不是之一。

他徹底改變了齊國,也徹底改變了春秋的曆史。整個春秋戰國,管仲之後的政治家們無一不受到管仲的影響。

毫不偏頗地說,管仲是在發揚光大周公的思想,建設性地將周公的思想運用於諸侯國的管理中。而他對於人民、對於法治的重視更是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在他的管理模式中,運用了大量的數據和所謂的“工藝”;不僅在政治上創新,在農業、商業、軍事、甚至山林防火、曆法等等方麵都通過立法的方式進行規範。

如果有時間,可以找來《管子》一書詳細研究他的思想,那時候就會發現,管子的思想即便拿到今天來依然不過時,他的許多理論在今天依然先進。

孔子對管仲也是崇拜得五體投地,他曾經這樣說:“管仲輔佐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百姓了。”

孔子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指不用武力來會合諸侯),管仲之力也。如其仁(這就是管仲的仁德)!如其仁!”

諸葛亮常常自比於管、樂,就是管仲和樂毅。

如果說周公是聖人中的聖人,管仲絕對可以說是總理中的總理。

偉大的管子,盡管他也是管跑跑。

——管子思想放光芒

對於管子思想,大家可能會感覺到驚訝,可能會說:啊,怎麼我們最先進的思想竟然是管子思想,將近三千年前的管子就比我們還要高明嗎?

信不信不由你,有曆史為證。

如果周公主義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指引了中華文明的方向,那麼,管子思想就開拓了中華文明的道路。

在管仲時代,中國文化還沒有大的分歧和分杈,儒、法、道還沒分家,因此我們可以說管仲思想是個綜合思想。在管仲的思想中,既有仁義文化,也有法治文化。也就是說,管仲既重視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重視刑法和法律的威力。另外,管仲還是一個開明、民主的政治家,既尊重當時的封建等級製度,也大力從平民百姓中選拔人才。

管子思想被收錄在《管子》一書。《管子》一書,內容博大精深,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曆史甚至醫藥無所不包。當然,《管子》一書並非管仲一人之作,它是齊國學者在曆時幾百年間的時間裏不斷補充整理而成的。後來所謂的諸子百家,不過是《管子》思想的不同分支而已。

在諸子百家中,管子思想像一棵大樹之根,生長延伸出了後來的儒、道、墨、法、兵等各門各派的學說。在我們了解了管子思想之後,就會知道後世的許多思想不過是管子思想的白話版,就會為我們有這樣偉大的先人而感到自豪。

偉大的管子,偉大的管子思想。

《管子》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文字美和語音美都不錯,但中國曆代的教育課本就是不選管子,為什麼?

下麵開始,我們來介紹管子思想,請同學們安靜聽講,並在課後結合實際發表感想。

——四項基本原則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這裏的“四維”就是禮、義、廉、恥,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滅亡。管子認為有了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了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了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了恥,就不會趨從壞人。有了“四維”,國家就有了秩序,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這就是管子的四項基本原則,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富裕,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基礎,是必備的條件。

看看我們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還在堅持這個四項基本原則?

禮、義、廉、恥,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基礎。

——以民為天

齊桓公問管仲:“先生,做國君要尊重什麼?”

“天。”管仲說。

齊桓公於是抬頭望天。

管仲笑了。

“天,不是指上麵的天,而是百姓。國君要以民為天,百姓愛戴國君,國家就安定;百姓幫助國君,國家就強大;百姓對國君不滿,國家就危險;百姓厭棄國君,國家就滅亡。”以民為天,管仲的話真是了不起,今天很多國家的民選領導人也說自己以選民為天,其實就是借用了管仲的話。

那麼,怎樣體現以民為天呢?

“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強調的是,政策的製定首先要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要讓老百姓安樂、安全、富足,政策實施之前,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有利於百姓的堅決去做,不利於百姓的堅決不做。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先富民,後強國,這是管仲治國思想的核心理念,這一點與薑太公不謀而合,國富民窮是危險的,也是無恥的。首先要藏富於民,然後才能有好的治理,國家也才能強大,才能長久發展。如果國家與民爭利,長期處於國富民窮的狀態,即使強大也不過一時。

為此,管仲采取了大量的具體措施來增加齊國人民的財產性收入,這在後麵有敘,此處不多說。

以民為天,以人為本,富民政策。從周公的民本思想到管仲的民本思想,可以說已經大大地進了一步,更加充實也更加具體了。管子對於民本思想還有很多論述,這裏就不一一講解。

需要說明的是,管子的敬民為天與後世的愛民如子是兩個概念,與管子相比,後世是在大踏步倒退。或許,這就是《管子》進不了教科書的根本原因。

——以德治國

先說說什麼是以德治國,德,不是品德,而是德政。如果德是品德的話,那麼齊桓公這樣好色好酒的人就沒法治理國家了。什麼是以德治國?不是他說什麼,而是他做什麼。

德政是承接以民為天這個基本概念的,我們如今經常聽說“為老百姓做多少件實事”,這屬於德政的範疇,但是是很小範圍內的德政,比之管仲的德政不在一個層次上。

對於德政,管仲具體劃分為六個方麵,稱為“六興”,我們來看看。

第一興,厚其生。開辟田野,建造住宅,研究種植,鼓勵耕作,修繕房屋,這叫做改善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