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粗暴的指責,可能會導致一天的鬱鬱寡歡;一個關切的眼神,可能會讓一顆沮喪的心重新煥發神采。方寸之間如何進退,老師的教學藝術大有講究。菁菁校園,老師如何當好學生的心理按摩師?滬上部分心理教育示範校率先做出探索。
配一對一心理導師
兩年裏,一個比真人還要高大的充氣人,已經更換了好幾個。在洋涇中學的心理放鬆室裏,可供宣泄的充氣人被學生打得東倒西歪。“學生壓力重,當然要讓他們有發泄的地方。但最主要的辦法還是應當通過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的興趣和個性在多方麵得到發展,這或許正是減負的最佳辦法。”李海林校長說。
作為上海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洋涇中學心理教師徐琳說:“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老師的事,而應該是每一名老師的責任,”徐琳介紹,洋涇中學建立了“導師製”,為容易產生心理困擾的學生“一對一”配備導師,進行長期關注和指導。一些學生原先是初中的尖子生,但是,進入高中後由於學習方法上不適應、心態未得到及時調整,成績嚴重下滑甚至墊底。這時,老師及時的幹預就顯得非常重要。
有學生覺得,現在讀得那麼辛苦,學到的知識對將來沒有用;有同學看到大學畢業生麵臨的就業壓力,對前途沒有信心。“這就需要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徐琳說,每名老師都可以幫助學生規劃人生。她介紹,目前,學校正著手編寫《學生職業生涯導航》校本課程和相關教材,其中,包括成功校友座談、應聘現場調研、企業參觀活動等多種形式。在她看來,隻有對自己的規劃明確了,孩子的抗壓能力才會增強,很多問題也能找到解決方法。
開設全區心理熱線
新年將至,記者從盧灣區教育局獲悉,一個麵向全區中小學生的“蜻蜓心天地——盧灣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即將成立,引人關注的是,這個中心每天都將開通熱線,接受學生和家長電話及網絡谘詢。熱線這端,一批持有心理谘詢師證書和有著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的老師將負責答疑解惑。
“雖然每個學校都配備了心理教師,但一些學生可能還是不願意麵對熟悉的老師,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盧灣區教育局副局長江偉鳴介紹,這一隊伍將本著“尊重、理解、真誠、保密”的原則,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後援。另一方麵,老師們也希望通過這一熱線,進一步了解學生和家長的內心世界。
早在2007年起,盧灣區已經在全區開展以“關注生命關愛成長——為青春成長護航”為主題的青春健康教育項目。幾年來,盧灣區的初中學校已建立學生青春成長健康分色卡:根據學生家庭狀況、心理發展各方麵情況分為紅黃綠卡,定期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同時,高中學校則建立了學生青春成長心理(電子)檔案:一是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職業及教養方式等;二是學生的係列心理測試情況。即通過心理測量對學生的氣質類型、性格特色、個性發展特點、心理健康狀況、職業興趣等方麵的心理特點和數據與資料;三是學生心理發展狀況的綜合評定,包括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和家長等各方麵的綜合考查意見。此舉可促進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並發展自己;幫助教師通過心理檔案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並據此進行科學的教育教學。
孩子的三個不可思議
寶貝的變化一個接著一個,驚喜也層出不窮。想讓這些“不可思議”的日子少一些心理驚慌和失措,多一些輕鬆和安寧,就一起來預習一下吧。
不可思議:沒有生命的“另類”夥伴
他怎麼了
寶寶經常跟各種玩具聊天,爸爸媽媽教育寶寶的話、爸爸媽媽給寶寶講的故事,寶寶都會一股腦兒地拿來講給它們。每次他都聊得津津有味,好像這些“好朋友”真的可以聽懂似的。
你應該知道:
與玩具、桌椅、衣服等各種非生物物品說話是孩子進行社會交往的一種方式。有了一些這樣的親密朋友,孩子可以向它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孩子的一種心理加工過程。
從1歲半開始,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詞彙來表達自己。而這時候,他也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美麗的童話故事,他會期待這些想象的事物可以出現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另外,有時候孩子也會把身邊非生命的東西想象成自己,跟自己進行對話。
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說,這都是孩子語言、想象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一種標誌,同時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與非生物的對話中都在說些什麼,猜猜他的小心思。
著力點:給他表達的空間
瞧,壯壯又把自己的各種玩具搬出來開始演講了,壯壯把這些玩具想象成是動物開大會,各種動物在比試武功,真是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給孩子空間,讓他去自由想象,媽媽不妨忙忙自己的事情,讓孩子陶醉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