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做一個聰明的“雕蟲小技達人”(2)(1 / 3)

銷售顧問甲:我們這款車的座椅采用了人體工學方麵的大量最新科技成果,坐上去特別舒服,就算連續駕駛一整天都不覺得累!

案例二(比喻話術):

銷售顧問乙:我們這款車的座椅采用了人體工學方麵的大量最新科技成果,您坐上去之後會發現座椅是一個有生命的活物,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把您的身體包裹起來,然後調整到一個最舒服的位置。

這種感覺非常神奇,您不妨親自坐上來試一下!

小結:語言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人可以賦予語言生命。

所以,你需要掌握的第49個心理學妙招就是:多用比喻話術,讓你的語言“活”起來。

(第四節)幫助顧客把“不一定”變成“一定”

“不一定”是“一定”的,“一定”卻往往是“不一定”的。

讓我們重新回到銷售這件事的本質上來。

舉個例子。

你走進一家超市,準備買一包食鹽。

一般情況下,你會怎麼做?以什麼作為購買的依據?

也許你會說,以價格為依據,買最便宜的。

好吧,我們假設最便宜的食鹽一元錢一包,重量是××克。

這是否意味著你可以順利地買走一包鹽呢?

未必。你會發現超市裏一元錢一包,同樣是××克的食鹽至少有20種。

接下來你應該怎麼做?

也許你會說,買名牌鹽。

但你又會發現,所有這20種食鹽的品牌其實都差不多,都似曾相識,卻完全談不上名牌與否。你又會怎麼做?

也許你會說,買加碘的鹽。

好的。可是你又會發現這20種食鹽當中,至少有15種都是加碘鹽,你怎麼辦?

…………嗬嗬,也許是我太矯情了。其實事情根本沒那麼複雜,因為十有八九你會這樣:甭管三七二十一,隨便拿一包鹽就走。

就這麼簡單。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極少有人真會為一包鹽反複盤算、多重權衡,遲遲拿不定主意。

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人們去超市買東西總會大包小包滿載而歸,但是即便人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卻往往不知道具體“該買哪個”;又或者即便沒有需要,也會由於某個因素(比如說特別便宜)而大量地購買。正因為如此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其實商品的廣告、品牌之類的東西對銷售的促進作用是極其有限的。隻要超市多推出幾個特價專櫃,就會立馬人滿為患。

大家會爭先恐後地購買,管它什麼品牌、廣告抑或自己是否真有需要!

這件事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現代社會中關於銷售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真理,那就是:也許在現實世界裏,“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極其虛幻的東西。你以為有需求,其實卻未必,或者至少這種需求遠遠沒有你以為的那麼明確、那麼強烈。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得也太絕對了!你拿超市舉例子,怎麼能得出普遍性的結論?別忘了,超市裏的東西十有八九是靠顧客的“衝動購買”銷售出去的,這根本就不具備普遍性!不信你買輛汽車或者買套房子試試,看看你敢不敢“衝動購買”!

坦白說,上麵的話非常精辟,卻並非無懈可擊。

沒錯,房子、汽車等昂貴商品的銷售不太可能完全通過“衝動購買”來促成,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衝動購買”的要素存在。如果你實在難以接受“衝動”兩個字的話,我可以再換一個詞“感情”——在昂貴商品的銷售方麵,“感情購買”這一要素是極其重要的,有些時候甚至是唯一的要素。

這麼說,有以下兩方麵的原因。

其一,一個極其吊詭的心理學現象是:當一個事情過於重要、過於不容有失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異常輕率地做決定抑或改變決定。

形象點兒說,一個東西千好萬好,可僅僅因為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小瑕疵,我們就會輕易地將其拋棄。

同理,一個東西千壞萬壞,可僅僅因為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小閃光點,我們就會輕易地將它收入囊中。

舉一個真實的事例。我有一個同學,和他的媳婦兒辛辛苦苦地攢了十幾年的錢,千挑萬選才買了一套房子。小兩口兒那叫一個興奮啊,恨不得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全世界。令人意外的是,還沒等所有的親朋好友來得及送上最真摯的祝福,他們已經決定將這套房子退掉了!

眾人大惑不解,趕忙詢問緣由。而這個緣由也簡單到令人震驚的程度:

僅僅是他媳婦兒覺得浴室的建築結構不合理,讓她覺得別扭。

這樣的現象之所以會發生,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正因為昂貴,正因為重要,正因為不容有失,人們才表現得越發患得患失,任何一個小小不言的優缺點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被無限放大,這種感覺會發展到神經質的程度,讓他們在一瞬間做出決定抑或在一瞬間推翻某個決定。

這就是“感情購買”的本質。

而這種本質,其實和本節開頭那個買鹽案例並無任何區別。

其二,選擇太多且同質化的選擇太多。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選擇太多而且重點是同質化的選擇太多,往往讓我們不知道如何選擇。所以,隻能自作聰明地“雞蛋裏挑骨頭”,然後做出某些選擇,或者放棄某些選擇。

這些選擇抑或被我們放棄的選擇,其理由往往並不像我們自己想象的那般強大與明確。這些理由往往是可變的,甚至是多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