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經曆了 懂得了 珍惜了(4)
第四節 別忽視愛の魔力
人比大多數動物高級的地方在於,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級動物。但正因如此,人不如動物團結,反而會有怨恨、嫉妒、憎惡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不過,當我們長大成人,再想想小時候因一根棒棒糖而懷恨小夥伴的舉動,往往會莞爾一笑,心想:當時的想法真是太幼稚了!同樣,當我們曆經滄桑,那些曾經的傷痛也會像沙子一樣,隨風逝去,留下的,隻有雋永的回憶。既然如此,當我們和他人交往時,為什麼不能變得豁達和寬容一些呢?他們或許傷害了你,但與其忌恨,不如救贖。總有一天,你會慶幸:啊,幸虧當時我選擇了原諒,所以才會有如此美好的回憶!
台灣作家林清玄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他路過一家羊肉館,被四周彌漫的香味所吸引,於是打算進去用餐。等他坐定後,一個老板模樣的人朝他走來,但並沒遞上菜單,而是坐到了林清玄對麵。這個人問道:“林老師,您還記得我嗎?”
林清玄仔細看了看他,遲疑地說:“記不得了。”
這時,老板從口袋裏掏出一張舊報紙:“這是二十年前的一張報紙,上麵有您的文章。”
林清玄接過報紙一看,往事立刻浮現在眼前。當時,他還在這家報社當記者,並寫過一則關於小偷的報導。那個小偷作案前餘次,每次都能得手並成功逃脫,最後,警方費了好大的勁,出動好多警力才將其抓獲。林清玄在文中感歎道:“這位小偷思維如此縝密、手法如此靈巧,如果找份正經工作來做,肯定會成功的!”
“我就是那個小偷,” 對麵坐著的老板說,是您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途。謝謝您沒有因為我是個小偷而歧視我,更謝謝你對我的愛!”
連小偷都能迷途知返,這就是愛的魔力!倘若當初林清玄像其它人一樣,對小偷冷嘲熱諷、極盡打擊,或許,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位美食家、多一位江洋大盜。隻需你寬容一些、博愛一些,就能讓一個人脫胎換骨,何樂而不為呢?
或許有人會說,我和某某有不共戴天之仇,一看見他我就來氣,想讓我對他心懷愛心,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此話看似豪邁,實則襯托出自己的小肚雞腸。德國偉大哲學家伊曼紐·康特曾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你氣得七竅生煙之時,興許對方正翹著二郎腿、悠閑自在得喝咖啡呢!這難道不是在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嗎?
要想報一箭之仇,戴爾·卡耐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佳方法:“要想報複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習對方的長處。”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報複不需要明爭暗鬥、你死我活,隻要學會欣賞對方、吸取對方的長處,仇恨的火種自然就會慢慢熄滅。
在多數人看來,婆媳關係可以說是人生一大難題。有人甚至感言:誰若是能找到解決婆媳關係的最佳途徑,誰就能贏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婆媳之間針鋒相對的矛盾和不可調和的問題。可是,阿翠和婆婆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媳婦賢慧、婆婆仁慈,兩人出雙入對、毫不親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親母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