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總序(1 / 1)

我很榮幸,也很高興為《敘事》(中國版)作序。首先,我要對唐偉勝教授表示感謝,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敘事》(中國版)才得以麵世。非常非常感謝你,唐偉勝教授。

《敘事》(中國版)的出版正當其時,因為讚助《敘事》(Narrative)在美國出版的學術機構不久前剛剛更名,從原來的“美國敘事文學研究會”改為“國際敘事研究會”。學會會員同意將學會冠以“國際”兩字以彰顯其使命,即為全球敘事學者提供交流平台,同時也能更準確地描述其會員結構,因為近年來來自美國之外的會員人數已經大大增加。這種變化也體現在《敘事》的稿源作者方麵。過去四年多來,在《敘事》上發表論文的作者除了來自美國,還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丹麥、英國、芬蘭、德國(本輯中國版中就收錄有格雷塔·奧爾森的論文)、韓國以及以色列等。首輯《敘事》(中國版)的出版是“美國敘事文學研究會”向“國際敘事研究會”嬗變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標誌。

本輯《敘事》(中國版)也是中國研究西方敘事理論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在過去二十多年裏,通過北京大學的申丹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學者的努力,中國學生已經學到許多西方敘事理論。的確,申丹教授自己的學術成果以及她組織翻譯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90年代的幾部重要著作乃至她主持翻譯的《布萊克韋爾敘事理論指南》,都對西方敘事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在南昌參加“2007年中國敘事學研討會”的時候,親眼見證了眾多中國學者非常急迫地想參與這些論文中體現所述話題的討論。如果論文的翻譯能夠讓中國的敘事研究學者更容易加入這些討論,我將感到由衷的高興。我期待著有一天,中國和西方的交流成為一種平等合作,西方的敘事理論學者亦能讀到中國學者撰寫的英文版本的敘事理論文章和著作。我相信,《敘事》(中國版)將使我們朝著那種合作關係更靠近一步。

詹姆斯·費倫

俄亥俄州立大學傑出的英語教授

《敘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