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當行動遭遇挫折(4)
堅持是取勝的秘方
行動的成功或失敗固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意誌。心理學專家也告訴我們,成功者們往往表現出堅強的意誌,這些意誌可以總結為四點:自覺、果斷、堅持和自製。
我們知道,行動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能考驗我們的,就是堅持。在行動的中途,我們也許會覺得目標遙遙無期,於是我們產生了動搖,甚至放棄行動,以前的努力自然也就付諸流水。
這就像是我們在大海中航行,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看不到陸地,於是我們決定掉頭離開,卻不知道陸地就在前方。如果我們能再堅持一下,命運也許就此改變,那時,我們會覺得一切堅持都是值得的。
亨利·福特曾有五次破產經曆,丘吉爾直到六十二歲才成為英國首相,林肯的人生充滿挫折,理查德·巴哈的《天地一沙鷗》曾遭到十八位出版家的否定,諾貝爾曾被人視為災難之源……然而他們終於成功了,因為他們
選擇了堅持。
在弗萊德·諾貝爾成功之前,他所付出的可不隻是努力而已。
1864年的一天,斯德哥爾摩市郊的一家化工場發生了爆炸,僅僅幾分鍾的時間就化為灰燼。當時弗萊德·諾貝爾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青年,他被爆炸嚇壞了,但是,更大的噩耗還在後麵。
人們從廢墟中找到了五具屍體,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四名親密助手和正在上大學的弟弟。這個噩耗不僅讓諾貝爾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也讓他的父親受到極大的刺激而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至於他的母親,更是傷
心欲絕。
這此事件過後,警察嚴厲禁止諾貝爾重新修建工廠,人們也像躲避瘟疫一樣避開他,有人願意給他土地進行實驗。畢竟,沒有實驗場地怎麼能進行實驗呢?
幾天後,人們發現遠離市區的一個湖泊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駁船,船上裝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正在認真地進行實驗。人們驚訝地發現,他就是諾貝爾。
實驗是非常危險的,隨時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諾貝爾從未放棄過。終於,他成功地發明了雷管。這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當時正值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加快的時候,礦山、鐵路、隧道、運河都需要炸藥。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開始主動靠近他,為他提供修建工廠的土地以及其它的支持。
諾貝爾和他的實驗室重新回到了陸地上。並且建立了第一所正式的硝化甘油工廠。很快,諾貝爾又在德國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隨著炸藥的暢銷,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但是,災難似乎並沒有放過諾貝爾,他很快又遭遇了不幸。舊金山一輛運輸炸藥的火車因為震蕩而爆炸。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在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導致硝化甘油爆炸。巴拿馬一艘運載硝化甘油的輪船,在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