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秘密醫學研究機構裏,年過六旬的楊教授站在台上環視下麵十幾個人說到:“很榮幸能把各位聚到一起,今天在場的各位都是醫學界各個領域的頂尖專家。”
而後推了推金邊眼鏡繼續說到:“我請大家來是為了展示一樣東西,他實在是太奇妙了,奇妙到令人無法置信的程度。”
下麵的醫學專家們立時小聲議論了起來,心理學教授兼精神學家王誌歎了口氣,他知道這個楊老平時最愛賣關子,看來他今天又犯了這個毛病了。
旁邊的腦科專家張健輕輕推了推他說到:“你說楊老指的是什麼東西啊?怎麼搞得這麼隆重,該不會是他弄到外星人的假牙了吧?哈哈。”
說起這個楊教授還真是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陳年趣事,當年他還是研究員那會,不知道精力為什麼會那麼充沛,碰到什麼新奇的東西都要拿來研究一陣子。
可你研究就研究吧,別把工作給耽誤了啊,誰成想不但自己工作都不管不顧了,而且還去跨專業研究。
一個好好的腦科研究員偏偏去研究腫瘤,他的研究室裏不但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腫瘤,而且還從各大醫院裏找回各種腫瘤患者,進行什麼活體研究。
當時中國的醫學科研界還不發達,國內人才還相對比較少。所以所長也隻能看著幹瞪眼拿他沒辦法。
後來研究腫瘤研究了半年,什麼成果也沒出來。但老楊有辦法,覺得就這樣放手太沒麵子,於是就寫了一篇洋洋灑灑三十幾萬字的宏篇論文:《論腦科研究與腫瘤的辨證關係》。
通篇不但廢話連篇,而且過於牽強的生搬硬套令人一看就頭大。學問大人不願意看,學問中等的看不明白。
那些學問小的反倒覺得其中大有內涵,簡直視若珍寶,把老楊給捧上了天。整天磨著他到各地去做報告,那場麵簡直比現在明星的巡回演唱會還要風光。
嚐到甜頭的老楊意識到跨領域研究實在是一見好差事,於是在幾十年裏浴血征戰了無數個研究領域。
別看人家什麼成果也沒研究出來,但就拿這些年寫下的累計一千多萬字的論文來說,也足夠擠兌死一般的研究員了。
後來上級考慮到老楊在中國的醫療科研界裏不但是精力最旺盛的一個,而且各個領域他都熟悉,為人處事又很老道。所以幾年前組建這個F-U秘密研究所的時候就把他提上來當了所長。
自此,老楊的事跡就成了神話。中國的科研界無不對其仰望。
連王誌和張健這兩個剛從美國哈佛畢業的人,也是對他早有耳聞。王誌曾調侃其為‘當代學術界的程咬金’。
今天到場的人也都深知老楊的‘發跡史’,所以大都對他所提到的東西沒什麼興趣。
但礙於都是合作單位,平時和他的關係又都不錯,所以盡管不怎麼情願,但還是都來了。
楊教授看出了下麵有要冷場的趨勢,輕輕的咳嗽了兩聲,他對旁邊的助手一揮手說到:“推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