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朱溫便將李靖獻計封吳銘為國公之事,詳細明一下,朱溫十分得意地望著董昭道:“此計可謂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吳銘主動退兵,可為妙計奇策乎?”
董昭聽完,想了片刻,不由得皺了皺眉,拱手道:“李靖此人,屬下不甚熟悉,不過此人之用心,卻絕非良善之輩。陳王可知,這下封國公者,便能開府議政,名正言順地獨立行征伐之事而無須受子製裁。陳王原本借子之便才能晉封陳國公,繼而加封陳王,這乃是下獨一無二的尊榮。而吳銘,本來已是這諸侯之中數一數二之人,若是再加封其為國公,這下諸侯之內,還有誰能夠望其項背?以後即便他獨立稱王,怕是也無人能擋!故而屬下推斷,這李靖必定不是為了陳王考慮,才出此下策,必然是有其自己的目的,還望陳王三思啊!”
朱溫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種問題,隻不過他還是相信,這亂世之中,誰有相應的實力,無論是稱王還是稱帝,都有可能,就包括那已經兵敗身死的袁術,不也是一樣自不量力,妄言稱帝,結果實力不濟,被下諸侯群起而攻之,才落得兵敗身死的地步。如果吳立仁真的有不臣之心,那他想稱王也好,稱帝也罷,誰也攔不住,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董先生是否多慮了?若非李靖獻此計,那郭侃緣何會退兵?韓震和楊林的兵力和能力,我也清楚,想要擊敗郭侃和冉閔等人,絕非易事!”
朱溫又將這個論斷拋了出來,這也是起初他心中最不能想通的地方,等到李靖的解釋之後,他才覺得是合理的。
董昭卻嗬嗬一笑道:“陳王沙場征戰多年,豈能不識其中玄機?郭侃和冉閔雖然能征善戰,兵精將猛,但是眼看就要到寒冬氣,吳銘大軍多為江南人氏,出征良久,又沒有多少冬衣,若是再戰下去,不但不能破城,反而會因為氣原因而損兵折將。故而郭侃可能借此退兵,而讓人不能察覺他的真正目的。此事極易想通,李靖若是真有本事,一定不會看不透這其中的玄機。他故意誘導陳王想另一方麵,若不是他真的看不透,必定是通敵賣國之輩。陳王,若是還不放心,何不讓人試探他一番,以辨別屬下之言是否屬實?”
董昭的話,終於讓朱溫心中疑竇叢生,如果真是按照董昭的解釋,那這李靖難道真的是投靠吳立仁的嗎?這讓朱溫一點都不敢相信,畢竟李靖和吳立仁根本沒有一點交集,他調查的很清楚,李靖是楊彪的外甥,這點人盡皆知,而李靖這些年一直在遊學,都不曾去過徐揚之地,怎麼會和吳立仁有交集?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即使李靖和吳立仁沒有交集,但是楊彪這些年肯定和吳立仁有打過交道,甚至楊修之前還出使過下邳,宣讀子之令。若是真是楊家和吳立仁互通有無,那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可就非同可了。
或許真的應該試一試這李靖,如果李靖果然是投靠了吳立仁,他一定不會承認;但是他有一個臥底,那便是呂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