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仁看了過去,還是穆桂英,她好像對這樣的事情,已經預料到了。
吳立仁沒有去管他,而是先去安撫憤怒的鄉民,“諸位父老鄉親,遼東大軍如此可惡,韓正如此不擇手段,本王既然來了,定然會為你們討回公道。因為這場戰爭,讓鄉親們的生活受到了影響,等到將遼東賊寇趕出東萊之後,本王保證以後再也不會讓鄉親們受到賊人的侵擾。”
這一眾百姓一起叩首,齊聲喊道:“周王如我等的再生父母,抗擊外敵,我等也義不容辭,若是周王有任何差遣,我等也在所不辭!”
這樣的同仇敵愾,是吳立仁十分願意看到的,得民心者得下,韓世忠顯然是不準備得到這裏的民心,所以才出此下策。但是吳立仁卻能得到,這也是吳立仁一直以來看重的。
“周王,既然百姓們都如此同仇敵愾,而他們都是生活在海邊的漁民,水性也都很好,那正好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斷了韓正的後路,豈不更好?”
荀攸立刻想到了這一點,吳立仁點了點點頭,本來還打算從下邳調一些水性好的水鬼過來,現在看來從這些百姓之中選一些,等到吳立仁大軍和韓世忠大戰之時,他們再找機會毀壞韓世忠的船隻就好了。
接下來的幾,吳立仁整頓了兵馬,將呂世衡的殘兵和穆桂英的那群山賊編在了一起,都交給穆桂英來統領,同時加封了穆桂英一個都尉之職,讓她隨軍一起。
幾之後,吳立仁便開始將大軍緩緩向黃縣逼近,而此時的韓世忠也已經做好了據稱死守的準備。
吳立仁選擇了圍而不攻,韓世忠也看出來吳立仁的意圖,如今“客場”作戰的他,自然認清楚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他也開始著手準備,留下足夠的兵糧返回遼東,剩下的還能堅持大約一個多月。
韓世忠的之前的連番勝仗的消息,也已經讓人送往遼東,公孫度聽聞之後大喜,而公孫恭也趁機向著公孫度請命,為韓世忠押送糧草,好讓韓世忠無後顧之憂,能在青州站穩腳跟。
“韓將軍此次出征,應該將水軍船隻盡皆帶走了吧?若是你想領兵支援,那還要重新製作戰船,需要一定的時間。”
對於公孫恭的提議,公孫度還是有些不放心。
“父王,韓將軍此次在出征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所造船隻並不是僅僅夠出征所用,還有一半作為備用。況且之前父王也造過許多大船隻,孩兒此去,隻需要五千兵馬即可。”
聽到這裏,公孫度也不由得點了點頭,畢竟韓世忠一萬大軍就已經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戰績,那麼讓公孫恭再領五千兵馬,肯定可以擴大成果。
“恭兒不愧是本王之子,誌氣可嘉!那你領本部兵馬五千,康兒再從你的兵馬之中取五千精銳,一起增援韓將軍!”
本來公孫康對他們的決策沒有怎麼放在心上,可是聽要分自己的部隊,公孫康頓時有些著急,連忙喊道:“父王不可啊!”
公孫度哼了一聲,臉色一暗,嗬斥道:“怎麼?你還敢抗命不成?”
“父王明鑒!若是此時調兵,恐怕扶餘大軍得知後會大舉來犯,還有高句麗也是虎視眈眈,防守兵力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豈可再加兵青州,還望父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