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鞅強秦
“說明”
衛鞅(約前390~前338年),戰國衛人。姓公孫名鞅。始為魏相公叔痤家臣。痤死,逃入秦國。相秦十九年,輔助秦孝公變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主張,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使秦國富強起來。因封於商地,也稱商鞅、商君。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在當時是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但卻遭到了秦國舊的土地貴族、封建領主的頑強反對。為使新法得以推行,商鞅執法非常嚴酷。主持變法的秦孝公死後,守舊勢力便誣商鞅謀反,把他車裂而死。本文記述的,就是衛鞅強秦的情況以及他本人悲慘的結局。
“原文”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譯文”
衛鞅逃離魏國進入秦國,秦孝公任命他做了宰相,並把他封到商地,稱作“商君”。商君治理秦國,一切依法行事,公平無私,罰不避豪門大族,賞不曲賜親人近人,太子犯了法,就讓他的師傅代受黥刑劓刑。一年以後,他把秦國治理得道不拾遺,不是自己的東西,百姓不敢隨便取用,軍事力量大大增強,諸侯各國對它都很畏懼。但商君嚴酷無情,過分苛刻,對人缺恩少仁,隻不過是用強製手段使人服從罷了。秦孝公推行商鞅之法十八年,臥病在床,不能處理政事,打算把君位傳給商君,商君堅辭拒不接受。秦孝公死後,秦惠王接著登上君位,他親政不久,商君告退歸商。有人勸惠王說:“大臣權勢太重國家就危險了,對身邊的人太親近自身就太危險了。如今泰國婦女小孩兒都說現在推行的是商君的法令,沒人說是大王您的法令。這樣,商君倒成了君主,大王反成了臣下了,況且,商君原本是大王的仇人,請大王認真考慮一下這件事吧。”商君逃出秦國,又被迫回到秦國後,被惠王處以車裂的酷刑,可是秦國人都不同情他。
醫諫
“說明”
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時名醫,精通各科醫學。扁鵲本是黃帝時名醫,因秦越人醫術獨冠當代,故人們用扁鵲稱呼他。本文通過秦武王對治病的態度,寫扁鵲指責他這樣做的錯誤與危險性。通過“怒而投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寫扁鵲滿腔鬱氣,出了個痛快。讀之令人開懷。
“原文”
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譯文”
名醫扁鵲朝見秦武王。武王讓他診斷了自己的病情,扁鵲要他割去病灶。武王身邊的人說:“君王的病,在耳朵前邊,眼睛下邊,割去病灶也未必就能痊愈,它將會影響耳朵聽不到,眼睛看不見。”武王把身邊人的話告訴給了扁鵲,扁鵲聽罷氣憤地把砭石扔在一邊說:“君王和內行人商量好的方案,而又和外行人毀掉它。通過這件事,就可以知道秦國是如何治理國家了,就君王這一處理問題的方法,足可以使國家滅亡了。”
秦割河東
“說明”
齊、韓、魏三國聯軍攻占了函穀關,直接威脅著鹹陽的安全。秦昭王打算割讓河東三縣和三國講和。他征求樓緩的意見,樓緩怕對這樣大的決策承擔責任,讓昭王征求公子池的意見;公子池也怕承擔責任,回答說:“講亦悔,不講亦悔。”實際上,他們話中都在暗勸昭王割地講和。他們的話,妙就妙在不明確表態勝於明確表態,不明確勸秦王該怎麼辦,勝於明確勸說該怎麼辦。
“原文”
三國攻秦,入函穀。秦王謂樓緩曰:“三國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東而講。”對曰:“割河東,大費也,免於國患,大利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池而問焉?”王召公子池而問之。對曰:“講亦悔,不講亦悔。”王曰:“何也?”對曰:“王割河東而講,三國雖去,王必曰:‘惜矣!三國且去,吾特以三城從之。’此講之誨也。王不講,三國入函穀,鹹陽必危,王又曰:‘惜矣!吾愛三城而不講。’此又不講之悔也。”王曰:“均吾悔也,寧亡三城而悔,無危鹹陽而悔也,寡人講矣。”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講於三國,三國之兵乃退。
“譯文”
齊、韓、魏三國聯合進攻秦國,攻占了函穀關。秦昭王對樓緩說:“三國的軍事力量太強大了,我想割讓河東三縣同他們講和,您看如何?”樓緩回答說:“割讓河東三縣,是我國重大的損失。但如能免除國家的危難,這對國家也是巨大的利益。使國家免除危難,這是宗室長輩們的責任,君王為什麼不把公子池召來懲求一下他的意見呢?”於是,昭王召見公子池,問他這事該怎麼辦。公子池回答說:“講和您也要悔恨,不講和您也要悔恨。”嘔王問:“這是為什麼呢?”公子池說:“君王割讓河東三縣而講和,三國軍隊縱然離去,君王也一定要說:‘可惜呀!三國軍隊快要撤走了,我卻獨獨拿三座縣城賠了進去。’這就是講和的悔恨。君王如果不講和,三國軍隊攻人函穀關內,鹹陽必然危機,君王會又說:‘可歎呀!因我愛三座縣城而沒有達成和平協議’這又是沒達成和平協議的悔恨。”秦昭王說:“比較我的兩種悔恨,寧可失去三座縣城而悔恨,也不能威脅鹹陽的安全而悔恨。我決定跟他們達成和平協議。”於是趕忙派公子池以割讓三座縣城為條件同三國簽訂了和平協議,三國的軍隊這才停止進攻,撤了回去。
鄒忌諷齊王納諫
“說明”
本文記述了鄒忌通過“私我”、“畏我”、“有求於我”的人,光說自己的好話,而使自己遭受蒙蔽的事實,諷勸齊王要廣泛聽取臣民意見的故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重大政冶作用及其意義。在寫法上,三層一節,層層推進,層層照應,由小到大,由生活到政治,由家庭到朝廷,波瀾起伏,參差有趣,生動自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我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還多,而又體貌美麗光彩動人。一天早上穿戴好了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我們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得很,徐公哪裏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人家漂亮,就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徐公比起來誰漂亮?”他的妾說:“徐公哪能趕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進來,鄒忌跟他閑聊,又問他:“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對他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自認為不如人家漂亮;照著鏡子再看看自己,更覺得不如人家且相差甚遠。晚上躺在床上琢磨這件事,心想說:“我妻說我漂亮,這是偏愛我;我妾說我漂亮,這是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這是想對我有所求助啊。”於是鄒忌進朝拜見齊威王,說:“臣確實知道自己沒有徐公漂亮:可臣的妻偏愛臣,臣的妾懼怕臣,臣的客人打算求助於臣,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領土縱橫千裏,有城池一百二十座,王後王妃和您身邊的人,沒有不偏向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敬畏大王的;四境之內的臣民們。沒有不有求於大王的。由此看來,大王受的蒙蔽可厲害啦!”齊威王說:“您講得很好。”於是就下令:“各級官員和百姓能當麵指出寡人錯誤的,受上等獎賞;書麵批評寡人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眾場所非議國事讓寡人聽到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時,群臣紛紛進諫,宮門宮院像鬧市一樣熱鬧;幾個月過後,隔幾天才有個進諫的人;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啥可說了。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拜齊王、這就叫做在朝堂上戰勝別國啊。
淳子髡諫伐魏
“說明”
齊國計劃攻打魏國,淳於髡認為戰爭打起來對齊國不僅沒好處,而且很危險。他通過韓子盧和東郭逡的故事,講出了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道理,使齊宣王撤消了伐魏的計劃。故事樸實自然,不加任何渲染,不著色而自有華,更覺可愛。
“原文”
齊欲伐魏,淳於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也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免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敝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
“譯文”
齊國計劃進攻魏國,淳於髡對齊宣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一隻狗,東郭逡,是全國最健壯的一隻兔子。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繞山跑了三圈,騰越山嶺五次,兔子在前邊極力奔逃,狗在後邊追趕累了個半死,狗和兔子都疲憊不堪,最後都死在追逃之中。一位農夫看見後,沒費一點氣力沒吃一點苦,拾取了拘兔而獨有其收獲。如今齊魏兩國長久爭持而使自己的軍隊勞瘁,百姓困疲,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楚國跟在後邊,占到農夫那樣的便宜啊。”齊宣王聽罷害了怕,便辭掉將帥讓士兵休息,不再攻打魏國。
顏斶論貴士
“說明”
在階級社會裏,讀書人要想幹一番事業,必須依附王侯權貴,於是顏斶去拜見齊宣王,可當他在宣王麵前受到不平等待進時,翻然悔悟,感到人的尊嚴比什麼都寶貴。於是就王者尊貴,還是讀書人尊貴的問題同宣王進行了一場舌戰。論戰,自己雖然勝利了,可他認識到要想在王者麵前爭得平等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就毅然決然返回老家過自食其力的隱士生活,去尋求做人的本真。顏斶的辯爭為讀書人出了一口悶氣。
“原文”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土。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釆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製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娛。願得賜歸,安行反臣之屋邑。”則再拜辭去。君子曰:“周足知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譯文”
齊宣王接見顏斶,說:“顏斶,你過來。”顏斶也說:“大王,你過來。”齊宣王很不高興。宣王身邊的人說:“大王,是人君,顏斶,你是人臣。大王說顏斶過來,你也說大王過來,這樣可以嗎?”顏斶回答說:“可以,我顏斶往前去是仰慕權勢,大王過來是接近賢土,與其讓顏斶仰慕權勢,倒不如讓大土接近賢士。”齊宣王氣得變了臉色,說:“王者尊貴呢?還是讀書人尊貴?”顏斶回答說:“讀書知禮的賢士尊貴,王者不尊貴。”齊宜王說:“這有什麼道理可解釋嗎?”顏斶說:“有啊!從前,秦國攻打齊國,下令說:‘有敢在距離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地方割草打柴的,判處死刑,決不赦免。’又下令說:‘有能取得齊王頭的,封萬戶侯,並獎賞黃金一千鎰。’由此看來,活著的大王的頭,還比不上死去的賢士的墳墓呢。”宜王說:“唉喲!對有才德的人怎麼可以輕慢呢,我自討沒趣罷了!我希望,我請求顏先生收我做個學生。顏先生和寡人交往,吃飯必有牛羊豬肉,出門一定有車坐,妻兒子女穿戴也一定雍容華貴。”顏斶拒絕了他並要求離去說:“那寶玉是長在山上的,經過製作就破壞了它;這不是說不寶貴,但是,原始的璞玉就不完整了。知書達禮的賢士是生長在鄉野的,推選出來就能吃到王家俸祿,這不是說不尊貴,沒有提高身份地位,但是,他的形象精神就不完整了。我顏斶情願返回鄉野,把慢慢地吃飯當做吃肉一樣香美,把安安穩穩地步行當做坐車一樣舒服,把不犯罪當做最大的富貴,純潔正當,心地潔淨,不受外界幹擾而自我娛樂。我希望大王放我走,使我平安地返回我的老家去。”於是顏斶拜了兩拜就辭別齊宣王而去。有識之士評論說:“顏斶可稱得上聰明啊!放棄虛浮的榮貴,尋求做人的本真,那麼一生就不再受屈辱了。”
譏田駢
“說明”
裝模作樣的人,能騙人一時,騙不得長久。既是裝出來的,總有自我暴露的時候。作者把田駢和鄰女做對照,把假裝和事實結果做對照,譏中了要害,刺得痛快。
“原文”
齊人見田駢,曰:“聞先生高義,設為不宦,而願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對曰:“臣聞之鄰人之女。”田駢曰:“何謂也?”對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矣。”田子辭。
“譯文”
有位齊國人遇見田駢說:“聽說先生行為高尚,故意不出來做官,而甘願充任賤役?”田駢說:“您從哪裏聽到的?”那人回答說:“我是從我鄰居的女兒那裏了解到的。”田駢說:“她是怎麼說的呢?”那人回答說:“我鄰居的女兒,故意不出嫁,將近三十歲在家生了七個孩子。不嫁倒是真的不嫁,但是比出嫁生的孩子還多呢。現在先生您故意不出來做官,衣食之資有千鍾之多,仆役百十人。不做官倒是真的不做官,但是比做官還富有得多呢。”田老先生聽罷無言可答,便趕忙走開了。
諫城薛
“說明”
齊威王的少子靖郭君田嬰,要在自己的封地薛邑修築城池。修城既不能單獨抵禦外來攻擊,又會招來齊宣王的疑忌,沒有多大意義,所以眾門客都來勸諫。靖郭君一意孤行,告戒門人不得為諫阻的人通報。齊人的“海大魚”三字恢奇絕妙,不僅撞開了靖郭君的大門,而且使他翻然悔悟,懂得了薛與齊的辯證關係,停止了修築薛城的計劃。
“原文”
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齊,奚以薛為?失齊,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君曰:“善。”乃輟城薛。
“譯文”
靖郭君將要修築薛邑城池,很多門客都勸阻他。靖郭君對傳達人員說,再有諫阻的,不要給他通報。有個齊國人請求靖郭君接見,並且說:“我隻說三個字就停止,多一個字我甘受烹刑。”靖郭君這才答應接見他。這位門客碎步急忙向前說道:“海大魚。”說罷回頭就跑,靖郭君說:“客人留步。”門客說:“我不敢拿死開玩笑。”靖郭君說:“沒關係,接著再講下去。”門客接著說:“君侯沒聽說過大魚嗎?網不能把它網住,鉤不能把它鉤住,要是撲騰得離開了水,那麼螻蛄螞蟻就能高興地咬它。現今的齊國,也就是君侯的水呀。君侯隻要掌有齊國,怎能隻在意薛城呢?假如失掉了齊國,即使把薛城修得天一樣高,也還是沒有什麼益處的。”靖郭君說:“您說得很好。”於是就停止了修築薛城的計劃。
蘇代止孟嚐君入秦
“說明”
據《史記·孟嚐君列傳》,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秦昭王聽說孟嚐君賢能,就使涇陽君到齊國做人質,以求見孟嚐君。因此孟嚐君要到秦國去。勸阻的有上千人,他都不聽,蘇代順勢說鬼,編造故事,終於使孟嚐君中止了這次入秦計劃。可惜孟嚐君沒有徹底醒悟,第二年(前299年)仍然去了秦國,且幾乎為秦所殺,後靠雞鳴狗盜之徒的幫助,才得以逃歸。
“原文”
孟嚐君將入秦,止者千數而弗聽。蘇代欲止之,孟嚐君曰:“人事者,吾已盡知之矣,吾所未聞者,鬼事耳。”蘇代曰:“臣之來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見君。”孟嚐君見之。渭孟嚐君曰:“今者臣來,過於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說:‘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複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將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國,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嚐君乃止。
“譯文”
盂嚐君將要出使到秦國去,勸阻的人以千數他都不聽,蘇代又打算勸阻他,孟嚐君聽到後說:“人世上的事,我全都知道了,我所沒有聽說的,隻有陰間的鬼事。”蘇代說:“我這次來呀,本來就不敢談人間的事兒,本來就是因鬼事見他的。”門人通報後,盂嚐君這才接見他。蘇代對盂嚐君說:“今天我來的時候,從淄水經過,聽到土偶人和桃梗人相互說話。桃梗人對土偶人說:‘您本來是西岸的泥土,把您做成人的樣子,到了來年八月份,山洪下來,淄水暴漲,那麼您就被衝毀了啊!’土偶人說:‘您說得不對。我本來就是西岸的泥土,衝成泥土,那麼我就又回到西岸去了。現在您是東方的桃梗,把您雕刻成了人形,山洪下來,淄水暴漲,把您給衝走,那麼您漂呀漂將漂到何處去呢?’如今的秦國,四麵環山像虎口一樣,而您非要進去不可,那麼我就不知道您將來怎樣走出來了。”盂嚐君聽罷這才中止了入秦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