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看,那一排時裝周的死裝客(1 / 2)

不知道中國的時尚愛好者是太好學還是太好鬥,這個群體熱愛時尚的方式,就如同妖精熱愛唐僧肉,不但得吃到嘴裏,還得吃到吐為止。總之,每隔一陣子,就有一樣原本美好的東西會在集體哄搶之後被貶到一文不值。

比如“低調的奢華”,我們曾經用這個詞彙來讚美那些手工鑲嵌的珠寶或者天然材質的大衣。現如今,《交換空間》操著地方口音的“室內設計師”們用它來形容裝修得像廉價KTV包房的民宅客廳;比如鉑金包,我們曾經如欣賞藝術品一般讚歎它的曆史它的做工它的手感,現如今,各種想在社交網絡一夜躥紅的“郭美美”們用它作為自拍道具;比如法國的精品雜貨店Colette,我們曾經像朝聖一樣從世界各地湧去隻為在它的地下室裏喝一瓶叫不上名字的礦泉水,現如今,各種旅行團已經堂而皇之地把此店與老佛爺、巴黎春天一同做到行程單裏招徠大款團員們去觀光兼買光。還比如,每年兩季的四大時裝周。我們曾經是那麼渴望親自去到時裝周,看看國外雜誌大片裏的超模們穿著國外雜誌大片裏的新款衣衫行雲流水的從自己身邊走過,以至於在1997年到2004年間,中國幾乎所有時尚雜誌的女主編和時尚總監們都把“去時裝周坐第一排看秀”當做明裏暗裏的奮鬥目標……結果,現如今可好,各大時裝周某些品牌秀場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幾乎坐的全是同胞。當美國人正在奮力占領華爾街時,我們祖國大陸的時尚從業者及愛好者們正以合圍的姿態全麵占領了各大時裝周。

《紐約時報周刊》的時尚評論人Eric Wilson在他近期關於紐約時裝周的一篇報道裏寫道:“秀場周圍全是過度盛裝的華人搔首弄姿地請人給自己拍照,XX(某跨界品牌)秀場裏竟然三分之二的觀眾全是從中國來的編輯、明星、博主,你很難找到來自其他國家的買手和編輯。如果中國是一切奢侈品的未來,這些如此奮力討好大買家的品牌何不幹脆把每年的秀直接搬到中國去開?”——看到這裏,你難道不能預見,以後時裝周期間就會開始有外國時尚媒體人堵在各大秀場門口對我們的同胞高唱《蝗蟲歌》嗎?

不過,文章裏的這個疑問,倒是很好解答:如果品牌真敢退出四大時裝周而紛紛把秀全挪到中國來開,那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於不能坐在經濟艙裏飛上10多個小時去到陌生的國度看一場不足30分鍾秀的中國時尚圈人,坐在家門口看秀絕不是便利,而是“不洋氣”——同胞們隻會為一切“洋氣”買單,你懂的。

因為“洋氣”,所以要去時裝周。一線女星去過了、女主編們去過了、時裝總監去過了、時裝編輯也去過了。現在,N線女星也去了、時尚網媒也去了、時尚達人也去了,但,去了時裝周就會被鍍金麼?還是,從頭到尾根本就是一場沒有觀眾的死裝?

[時裝周死裝客的內心戲]

N線女星:老娘當然要去時裝周的呀。電視劇拍來拍去都煩了,誰想總演窮酸白領小夫妻啊、整天電視裏為點兒小錢就吵架撒潑的?太不洋氣了!就算找對路子拍上了電影,如果不是大片也沒人看啊!好多國產電影的票房都是虛構的,這幫孫子觀眾們賊精著呢。看完了微博上還指不定怎麼埋汰我呢!再說了,整天翻時尚雜誌看電視廣告的,那封麵、那大片,老娘也想上!那國際大品牌的擦臉油、洗發水廣告,老娘也想拍!憑什麼來回來去就那幾個當紅的得瑟啊?丫們演戲還不如我呢!整天就讓我拍衛生巾、方便麵、洗衣粉廣告算個什麼事啊?不行!我得去時裝周,得找幾個洋和尚給我開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