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論和時尚圈同行搞對象的靠譜與不靠譜(1 / 2)

如果不是工作在三四十年前的國企工廠,或者供職機要單位必須接受上級指婚,現在的人,恐怕沒有幾個是想和同事搞對象的。

曖昧可以有,但長期交往乃至談婚論嫁,那不是勇氣,那是二。24小時睜眼閉眼全拴在一起還不算終極考驗,稍微動腦子一想:兩口子攜手下崗的風險,你擔得起嗎?

但是在“當麵好姐妹、背後死三八”誰也看不上誰的時尚圈,和同事、同行搞對象,卻十分類似稀缺物種遵守自然法則——貓貓狗狗可以隨便串兒出新品種,熊貓卻隻能和熊貓繁殖。一方麵,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十有八九心比天高、特立獨行,另一方麵,這個社會上能理解甚至讚許時尚從業人員打扮及言行的,往往隻有自己人了。當你每天穿著Thierry Mugler剪裁前衛的套裝出門時,難道你的公務員男友會從衣櫃裏翻出來一隻Gareth Pugh的菱格羊皮手拿包對你說“蜜糖,這樣搭配才能dress to kill!”?又或者當你在衣香鬢影觥籌交錯的時尚派對上,正誇誇其談國慶假期要和男友飛去哈勃島看粉紅沙灘時,站在你旁邊的程序員男友難保腦筋轉不過彎,直接就接茬說:國慶不是要回河南看你媽嗎?

和時尚從業者相處在一起,一得能負擔伊們昂貴的生活方式,二得洞悉伊們的心智與價值觀。是因如此,家財萬貫又場麵見慣的社會精英自然是時尚從業者搞對象的首選。可惜以如此苛刻的條件,社會精英們更寧願和小明星搞對象。而躍不過豪門的時尚圈大多數,隻得屈從於現實和寂寞,盡量內部相互消化了。

既是消化,則有全麵吸收與消化不良之分,到底誰是誰的營養快線,誰又是誰的三黃片,一看工種搭配便知。

[靠譜]

男設計師+男編輯

為什麼不能是女編輯和男設計師——如果你問出這個問題,我隻能說:親,你還不懂時尚哦。位於時尚圈食物鏈中上層的男設計師,如果沒能與品牌投資者、設計合夥人成為一對(如Yves Saint Laurent與Pierre Bergé、Domenico Dolce與Stefano Gabbana),那找一個男編輯在一起,應該是最靠譜的選擇。這圈子裏的大牌男設計師,找男模的有之、找男妓的有之,但這些皮肉之歡怎比得過“愛情手牽手、工作並肩走”的登對?更何況,手挽與自己極不相稱的英俊小種馬出街基本等同於宣布自己“窮得隻剩下錢”。看看Tom Ford與國際版《VOGUE HOMMES》前主編Richard Buckley 25年來不離不棄的守望相助,你難道還不相信愛情嗎?

女編輯+廣告男

作為編輯,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合客戶”。這客戶可能是幫助廣告主發布內容的sales、也可能是替廣告主花錢的4A代理、或者直接就是廣告主本集團的市場人員。在動輒一篇軟性廣告往返改個百八十回的配合過程中,編輯必須迅猛地了解客戶需求乃至客戶本人,方能盡快交差。因此,當編輯是美女,後三者又是男性時,這樣的配合便會從單純的郵件往來、電話對談發展成私下的當麵溝通、進而喝喝小酒、聊聊人生。最後,如果一切恰到好處,雙方將會欣喜地發現:原來彼此可以配合的,遠遠不止工作。

男模特+女模特

在時尚行業,模特圈可能是異性配偶比例最高的一個群體。這樣一群俊男靚女,少年時,大多以體育見長、頭腦簡單。還未正式成年,就開始浮光掠影的職業生涯。因為少不經事,他們在設計師、編輯、攝影師等工作對象麵前,常常心有防備,話不多說。隻有在秀場的後台、拍攝的間隙、合住的宿舍,麵對自己同一世界的人,他或她才會打開話題,相互詢問這一季走了多少場秀、最近拍了哪幾家雜誌、接下來要去哪裏……細細碎碎直到聊起老家在哪兒、如何出道、是否認識同一朋友?之後,或許隻是因為她在走秀時不慎要滑倒被他扶了一把,或者每每遇到男女拍攝她都會向客戶提議搭他,他們便相愛了。如同所有尋常又懵懂的愛,從來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