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藍天浮雲(2)(2 / 3)

我說:“過時了,我覺得該送個錦旗。那是群眾的心意,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上級領導和下級幹部都擁護,體現了幹群關係。”

“好。表示表示這個意思。”吳天明說,“買什麼的錦旗,錦旗上寫什麼,你有文化底子,操持操持。”

孩子們不在家,讀書時剩了毛筆,還有半瓶墨汁,平時我也用廢紙練練字,春節時不少鄉親讓我寫貼在門口的對聯。錦旗上留墨跡不行,我說:“還得買一瓶油漆,紅旗黃字。”

“你說得很對路,”吳天明從口袋裏掏出錢夾,說,“錦旗和油漆花多少錢,你說。”

我說:“給我五十吧,你先墊著。買了錦旗和油漆,商店給了單據,給村委會報賬,水大不漫船。”

“永文你考慮全麵,你操持吧。”

從命遵命,我到商場買了一麵錦旗和油漆,斟酌詞句,從右到左,格式豎排,是如下的內容:

感謝:賈朝陽縣長為民排憂替民解難灣子鄉搓繩寨全體村民吳天明、賈子龍、賈三立和我十幾個養殖戶敲鑼打鼓,把錦旗送到了縣政府,秦少平原來是宣傳部通訊組長,如今是縣辦公室主任了。他熱情接待,親切握手,寒暄應酬。

我揮筆寫字,刷刷點點,錦上添花,代表了鄉親民眾,終於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所謂“雙贏”,在此得到了體現。

即使還不知道這種背景,經過吳天明的提示,我也有了送錦旗的自覺性。

我學過課文,從前有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這十個兒子平時因爭權奪利,而相互勾心鬥角。一天,老國王把十個兒子都叫到身旁,讓兒子們每人折一支,十個兒子都輕而易舉地將箭折斷了。然後老國王又拿出十支箭,並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讓十個兒子折,可是他們用盡了力氣,誰也折不斷。這說明團結就是力量,一個人辦不成的事兒,集思廣益就可以迎刃而解。

吳互助的侄子吳兆年結婚,喜事喜辦。全村鄉親們都去祝賀,中午設備盛宴招待。我去了,同桌中有吳永強、吳永勝、吳國慶、賈子龍。當然吳互助是東家,從中照應。

我說:“互助,你應該向朝陽學習,發光放熱,多給鄉親們辦事。”

吳互助說:“我是螺絲釘,改錐才能擰緊。雖說是螺絲釘,你沒有改錐,用斧子釘進去也不結實。”

我說:“你是螺絲釘,我連螺絲釘也不算,充其量是個訂書釘。”

吳互助說:“訂書釘辦公不可缺少,本子太厚,訂不透啊!”

吳國慶說:“訂不透就成散頁了。”

賈子龍說:“你說到散頁,風一吹就飄起來了。

從螺絲釘到訂書釘,東拉西扯,隨意暢飲。從古到今,總離不開權勢名望的作用。我對吳互助說:“到縣政府送錦旗,感謝朝陽那是應該的,辦公室秦主任還表揚了我們呢。”

吳互助捅捅我,小聲說:“過一會兒,我與你研討研討。”

“研討什麼?”

“嘿!表麵上是表揚,卻發生了南轅北轍的效果。”

南轅北轍的意思我知道,能有什麼效果?我眨眨眼,問:“南轅北轍?

那是寓言。難道方向錯了麼?”

吳互助詭秘地說:“吃晚飯後,我們個別交流。”

我猜不透,送錦旗是好事,還交流什麼?

喝罷喜酒,在回家的路上,我問賈互助:“你怎麼說是南轅北轍呢?”

吳互助歎口氣,搖搖頭,說:“二哥,你弄不明白,我說了也無用,當幹部了,老百姓是外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這樣說,我是外行,內行有什麼門道?”我問。

吳互助說:“我說南轅北轍,不是別的事,就在於送了一麵錦旗,賈朝陽的升遷受影響了。”

我迷惑不解,送錦旗是好事,怎麼影響賈朝陽的升遷?我說:“奇談怪論!難道有了揭發檢舉才能升遷?”

吳互助說:“這就是內行和外行的區別。你要保證,千萬不要外傳,對二嫂子也不能說,我才能滲透一點信息。”

我說:“我保證爛在肚子裏,不當叛徒。”

吳互助說,我在上周的縣委常委會上,擔任記錄。賈朝陽雖然是副縣長,但不是常委,不能參加常委會。這次會議內容是職責安排問題。常務副縣長調走了,三個副縣長是擔任常務副縣長的後備人選,需要進行確定,分別是賈朝陽、張立鵬和沈翠霞。

縣委書記劉宗忠說:“事先,縣直各單位和各鄉鎮對三個同誌進行了測評,朝陽比較合適,大家議一議,看法如何。”

縣委副書記、縣長鄭為民說:“朝陽是不錯的同誌,原則性強,有工作能力,但從一麵錦旗上卻發現一個問題。首先,對他的稱呼,直接稱縣長,不稱副縣長,難道獨莫縣有兩個縣長嗎?是不是把我架空了?對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人們稱為‘鄧副主席’,從來不稱‘鄧主席’,這個問題應該深思。”

劉宗忠說:“為民,這不是朝陽個人的問題,是群眾稱呼的習慣。我任副書記的時候,人們也曾叫過‘劉書記’,我們沒有必要在乎這個稱呼。”

宣傳部長陸小娟說:“我同意劉書記的意見,群眾稱呼的習慣,不成問題。朝陽同誌抓經濟,很有魄力。”

聽了吳互助的介紹,我說:“劉書記的水平高,女部長也有水平。錦旗是我寫的,含義準確。剛才,朝陽把外貿局的宋副局長也叫宋局長呢。難道把賈朝陽叫縣長就不行?那個姓鄭的縣長瞻前顧後,是小肚雞腸。”

吳互助搖搖頭說,二哥你還不知道結局呢。

“結局是什麼?”

吳互助說,朝陽對宋副局長叫“振祥”,在我和國慶麵前,才叫“宋局長”,上下有分寸,也是不成文的規矩。口語和文字有區別,嘴上可以叫賈縣長,錦旗上寫了則不準確,你馬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