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跨入第二任期(5)(2 / 2)

自普京出任總理後,他的待遇似乎並未受到任何影響,在全世界人的目光中過著"後總統生活"。

就任總理後,普京很快訪問了法國和意大利,還在莫斯科會見了包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內的一些重要來賓。訪問法國期間,薩科齊總統稍一疏忽,就習慣地稱普京為"總統",後者也置之一笑。

2008年5月12日,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在克裏姆林宮召開的會議,會上普京宣布了自己的新內閣成員名單,其中許多人是昔日普京總統最信賴的要員,該名單得到了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的絕對許可。

會前,普京走向了桌子左側的"總統寶座",然而他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對身邊的新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說道:"現在是你的座位了。"梅德韋傑夫答道:"有什麼區別嗎?"隨後馬上坐在桌子右側的座位上,這個座位一直是普京八年任期中客人的座位。

在俄羅斯媒體公布的一張記錄這次會議的照片中,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麵露微笑,普京坐左邊位置,梅德韋傑夫則坐在右邊。

分析家和媒體一致認為,這樣的座位安排表明,普京仍然是,至少當時是克裏姆林宮的主人。

媒體稱"2008年後俄羅斯仍可能在普京的影子下",普京的治國方略將得到延續,普京的班底仍將掌控俄羅斯,俄政府智庫機構負責人尼科諾夫甚至誇張地說,2008年以後才是"真正的普京時代"。

總理普京上台不久就4次飛往德國。有人認為這是由於他曾長期在德國工作,有濃厚的德國情結,其實他是為了解決存在多年的賬戶盧布折算問題,把俄羅斯欠德國的債務從90億美元減到了5億歐元。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讓"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麵臨嚴峻挑戰。大西洋彼岸刮來的"傳染病"讓昔日傲慢的石油大國失業人員猛增,商品價格飆升,盧布彙價下瀉,國家工業有解體的危險。俄媒體驚呼國家"一夜回到1998年"。在這場波及俄羅斯的國際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總理普京。

2009年1月31日,俄羅斯全國多個城市爆發遊行示威,抗議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反對派領導人將矛頭指向普京,指責普京政府浪費公共資金,宣稱普京是俄羅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最大障礙,認為普京應付危機不力,要求其引咎辭職。

反對派稱普京主要有兩大"罪狀":一方麵,出兵格魯吉亞,令投資者擔憂俄羅斯市場的可靠性,大舉拋售離場,加速了盧布貶值;另一方麵,政府對處理流動性危機似乎顯得全無準備,為避免俄羅斯經濟出現近十年來首次衰退而采取的政策也均以失敗告終。

1月30日,梅德韋傑夫在接受采訪時說,普京是他很好的合作夥伴,但他不會對普京政府出現的錯誤"視而不見"。他解釋道:"這不是什麼問題,而是一個正常過程,不是出於某個人的政治野心,而是為了國家的真正利益。這是我的初衷,也是總理的初衷。"

2009年11月20日,普京公開表示,俄羅斯在這場金融風暴中遭到狙擊,並宣布用2000億美元外彙儲備救助需要幫助的大企業,解決失業者福利問題。

梅德韋傑夫在做自己的工作:一是為發放500億美元救援資金,簽署一係列法令;二是不斷發表講話穩定民心;三是代表俄羅斯在國際上爭取支持。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在一些實質性問題上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在國家發展模式和戰略目標上,兩人並沒有太大分歧。

對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說,總統和總理仍然是希望的象征。莫斯科市民加林娜在接受采訪時說:"(世界金融危機)基本上對我沒有影響。退休金正常,生活正常,以前怎麼過,現在還是一樣。(蘇聯)解體的那段時間才是危機,但現在我還沒受到危機的影響。說到將來,我希望會變得更好,我寄希望於我們的政府。"

雖然民眾對政府的悲觀情緒有所增加,但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總理普京的支持率仍然很高。2010年1月22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普京的個人支持率仍然高達83%。事實證明,梅普組合已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他們配合比較默契,沒有互相推卸責任,沒有借此危機相互拆台,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