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讋:“十五歲,歲數是小一點,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了。”
話題轉到兒子身上,他的要求既表達了對國家的忠心,更重要的是涉及如何對待子女的問題,這就與太後的症結自然聯係起來了。但觸讋此時還不能提太後的兒子,隻能作為伏筆。
太後:“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
觸礱:“比女人還厲害。”
太後:“唔,女人才是最厲害的。”
觸讋:“我覺得您疼愛女兒燕後超過兒子長安君。”
太後:“錯了,我疼愛燕後比不上長安君。”
觸讋:“不,父母疼愛兒子就應該替他打算得很遠。您把女兒嫁到燕國時,雖然也悲傷,但每到祭祀時卻禱告別讓她回來,這不是希望她有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繼為王嗎?”
太後:“你說對了。”
此時的話題已不知不覺談到男人與女人誰更愛孩子的問題。觸讋立即抓住這個時機,趁熱轉到正題。但他卻不能提人質的事,而仍采用迂回的手法,拿長安君與燕後進行比較,表麵看來純屬太後個人家庭問題,所以太後能夠接受,並被觸讋的一些新鮮提法(如男人比女人更愛兒子)所吸引,使討論引向深入,步步逼近主題。
接著觸聾又把話題轉向曆史——
觸讋:“趙家立國二百多年了,請您想一想,除去現在三代之外,過去的趙家子孫到今天還有誰能把爵祿繼承下來的呢?”
太後:“沒有,沒有。”
觸讋:“其他國家呢?”
太後:“也沒聽說過。”
觸讋:“這就大有文章啊。因這些子孫都靠繼承父輩傳下的現成爵位,地位雖高,但沒立過功勞,得到俸祿卻優厚,又沒有對國家做過貢獻。毫無能力和經驗,又行使很大的權力,這就十分危險。他們的地位就很脆弱,容易受人攻擊。自己遭到殺身之禍不說,還連累他的子孫。如果您要提高長安君的地位,隻靠封地加官,卻不讓他為國出力,將來您要去世,他憑什麼功勞在國中立腳呢?所以太後愛他不如愛燕後。”
太後:“你說得對極了。好,長安君的去留聽你安排吧!”
事情最後得到圓滿解決。觸讋的遊說妙就妙在提的中心問題是勸趙太後交出兒子做人質,但始終不提人質的問題,甚至分析完曆史現象後,也隻是把討論歸納為太後愛子不如愛女這個問題上,但卻使太後從中認識到女子是為國立功還是坐享其成,是他一生中成敗攸關的大問題,所以思想的扣子解開了,彎子轉過來了。此種遊說方法真是“言近而旨遠”。
人們看到觸讋在與太後的對話中,話題是換了好幾次,但是觸讋卻是緊緊抓住中心,始終占據主動。在漫無邊際的話題中掌握時機,敏銳地捕捉有利於向中心逼近的話題進行引導,才使太後不知不覺亦步亦趨,致使問題最終歸得到解決。
邏輯誘導無可辯駁
邏輯的力量,令人神往,為人傾倒。遊說中運用邏輯的力量能由個別的道理推導出一般的道理。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從認識個別事物開始的,從個別中概括、推導出一般。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誘,是遊說中常用的方法。
有一位年輕的職員吳先生對他的董事長抱怨說:
“董事長,機械方麵的事我實在無法擔任……我對電氣方麵的工作比較有興趣,因為我學的是電氣,所以,對機械的事一竅不通啊!……”
董事長溫和地點點頭,然後對吳先生說:
“你讀的是電氣,因此,隻懂電氣而不懂機械,所以,目前對這份工作不太滿意,是嗎?”
“是的,因為我對機械的事完全外行……”
“好,那我問你,讀電氣之前,你是不是也對電氣完全了解?就是說你對電氣完全外行。是嗎?”
吳先生以為董事長在開玩笑,隨口答道:
“那當然。”
董事長繼續說道:“看來任何事情剛開始做時都是外行。但是,正因為外行,所以才要去學,慢慢才能變成內行。雖然,對電氣來說你是一名行家,不過,對機械方麵卻一竅不通。所以,你必須學習有關機械知識,然後再漸漸成為這方麵行家。
如果能做到這地步,那麼,不論電氣或機械方麵你都能成為優秀的技術人員。
你說你已精通電氣方麵的事,我相信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機械方麵的專家。
在大企業裏隻要懂得一種專門的技術就可以了。不過,身為中、小企業的人員,卻必須各種知識都懂得一些才行。因為,如果隻懂一種專門技術的話,在緊要關頭一定發揮不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