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一眾人行至巨鹿,周倉,裴元紹二人先行一步去總壇報信兒,一路走來,看饑民或二三人一組,五七人一堆,在離太平道總壇附近的空地上支起帳篷,口誦經文,非常虔誠,他們看來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劉慧慨歎師兄的傳教能力,放眼望去,這些饑民少說也有六七萬人,如果一人給一把武器,雖是烏合之眾,但乍看起來也是威力無窮。正思索間已行至前寨,見張角道袍方巾,神情自若,劉慧見之,已隱約覺出帝王之相,但總覺壽命似是不會長久,師兄弟多年未見,劉慧認得師兄,但劉慧認為張角卻認不得劉慧了。
“您就是廖淳吧,周倉,裴元紹二將已向我報告,您這支隊伍戰力雄厚,望能做我軍楷模,您看將您的屬下分至第九方如何?”方是張角管理信徒的一種方式,張角及其弟子傳教十餘年,培養的信徒已至數十萬人,為了方便管理,按照人數,地區,分為了三十六方,而第九方是張角統編的隊伍,收集了各方的精英。“先在張曼成手下做事吧,在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能否讓我師弟劉慧留在我身邊小敘幾日嗎?”
劉慧大驚,想不到師兄還能認得自己,廖化也對張角和劉慧的師兄弟身份早有耳聞,也為師傅劉慧高興,這些年來劉慧一直在無意中提及到自己的師兄張角,此次能這般相見也是個萬般難遇的機會。這一晚,張角吩咐劉慧如此如此,劉慧一一記在心上,第二天早上,便去投廖化的營寨去了。且說廖化拜見完張角後去會張曼成,張曼成指了一處寬闊地給廖化屯駐,周倉,裴元紹二將離廖化的駐地也不遠,兩個頭領自廖府相見以來對廖化這個少年刀客敬佩有加,尤其周倉,同為刀客,對使用相同兵器的人更有誌趣相投之意,每每巡夜結束,周倉都會找廖化聊上一聊,廖化等人也對這位大胡子黑大個印象不錯。
“元儉,你看過張角大人給人治病的樣子嗎?”周倉覺得沒有什麼疑問是可以對廖化隱瞞的。
“略有耳聞,據說不論是治病還是懺悔,隻要在張角大人麵前下跪,或飲符水或虔心懺悔,便可心情舒暢病理通愈。”廖化根據路上所聽傳聞說道。
“世上真有這麼神的人嗎?我平時反正不敢看他,我是實在在鄉裏餓的不行了才來此投奔的,但沒想到世間有如此多的饑民。”周倉是個直性子,說話自然也是不避隱處。
“我不是饑民,我找到的是一個契機,這裏有數十萬的人,我小的時候有越人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但也是立國三年而不倒,數十萬人要是另立一個國家想來也是容易的。”廖化說道,這時劉慧開口了:“元儉大人,周倉大人,張角大人是我師兄,我二人師從於散人於吉,我兩人從師尊那裏學了很多醫學知識和奇門遁甲,但師兄一直想建立一個維護百姓利益的國家,與師傅的願望背道而馳便被趕出師門,近年來治病救人且傳教八方,他也沒有想過會有一天發展成幾十萬人的隊伍。”
周倉聽的出神,道:“總得想辦法喂飽這些人吧。”
“沒錯,所以可以效仿數年前越人的做法,建立國家,維護這些饑民的權利,適度擴張甚至於不惜讓漢王朝覆滅。”劉慧答道,他神情激動,他仿佛看到了師兄張角坐上了皇帝寶座,建立了一個以民生為主的強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