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來太空中的衣食住行(1 / 1)

火星,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宜人類開發和利用的一顆行星。火星具有比較理想的表麵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離地球較近。人類要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的殖民地,除月球可供選擇以外,就是火星及其衛星了。

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宇航員將會進行火星之旅。那時宇航員將會穿什麼上火星,會在火星上吃什麼,在太空中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衣:一件衣服300萬美元

看到這個數字簡直讓人無法相信,一件衣服怎麼會值300萬美元呢?然而這不是一般的衣服,是給宇航員訂做的宇航服。這麼昂貴的宇航服,它到底由什麼製作的呢?

太空環境與我們地球大不一樣,在地球上雖然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但溫度的差別也不過幾十攝氏度。在太空中則不一樣,冷熱反複無常。宇航服要做得既能防熱又能防寒,其裏麵共有15層質料,雖然含有15層質料,宇航服也不能做得太厚,不然的話宇航員穿上之後就變做一隻大熊貓了,行動起來就很不方便。未來的宇航服關節部位非常靈,加設特別柔軟的護墊,而頭盔也要加強防高溫和太陽紫外線的能力。

宇航員在太空艙中工作的時候,便可以脫下那身價值連城的宇航服,穿上輕便的T恤衫褲。

食:別具風味的太空食品

雞蛋、蔬菜、牛肉、意大利粉、水果和雪糕等食品,我們都不陌生,其中有些還是我們每天必須的食品。宇航員在太空中也吃這些食品,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有一點不同,宇航員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進食是非常有趣的,由於沒有重力,食品不會往下掉,隻是飄浮在空中,宇航員隨時可以張開大嘴來“俘獲”這些食品。如果這些食品四處飄浮,那簡直會充滿整個艙室。這樣不但宇航員吃不飽,而且還讓這些食品汙染了工作艙,因此,宇航員所帶去太空的食品必須是完全脫水食品,它們能讓宇航員吃得方便,又保證了營養。

如果所有的食品都從地麵帶過去,是否能滿足未來的太空生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今宇航員正在嚐試開發太空食品。初步計劃在太空種植小麥,並且試驗在太空煮食,由於從地麵帶上去的食品全部是脫水包裝,宇航員進食前需把食物先加熱。新建的空間站有微波爐,而一些航天飛機內已裝有可口可樂汽水機。所有的宇航員中也許是美國宇航員最幸福了。因為他們除了可樂,還有橙汁,咖啡等。

住:每周沐浴一次

在太空,宇航員隻要一天不洗澡,那難聞的氣味便很快傳遍整個狹小的艙室,引起同伴的不快。

宇航員可以沐浴,但卻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隨心所“浴”。由於沒有重力,水不會往下掉,隻會四處飄浮,這樣怎麼洗澡呢?原來,宇航員要進入一個像睡袋的東西內,把身體裹緊,防止水向周圍噴出,袋內有香皂和溫水射出,清潔好後,真空機便會把香皂和水抽走。不過,由於帶到太空的水有限,沐浴又要用很多水,加上過程比較複雜和花時間,宇航員平日隻用類似海綿的東西,用少許香皂水潤溫擦身子,沐浴隻是每周一次的“享受”。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上廁所。在太空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糞便及尿液不會往下沉,一不小心便會飄進艙室裏來。現在設備改良了很多,排送問題解決得很好。即使是女宇航員也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擔心出“醜”了。宇航員的糞便要帶回地球進行化驗,而尿液則會送出艙外。

行:太空令人骨頭脆弱

未來宇航員所肩負的任務,將會愈來愈重,隨著空間站一個個建立,他們逗留在太空的時間亦會逐漸加長,要確保宇航員在太空中能順利工作,不發生危險,除了太空衣的保護,更需要宇航員有良好的體魄和精神。

宇航員每天都要在艙內運動,使自己盡快適應太空。在地心吸引力很低的太空,重量感會突然消失,宇航員鈣質流失特別快,骨頭會變得特別脆弱,加上又經常穿著厚笨的宇航服做實驗,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宇航員就要靠運動來鍛煉體質。太空生活是單調的,為了帶來一些娛樂,有些宇航員帶吉他上太空,空閑時一起彈奏或唱歌。

在太空,不管是月球還是火星,都需要麵對沒有時間、沒有生命、沒有早晚的環境,這對宇航員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