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舊朝(1 / 2)

為人師者,教其不足而解其迷也,是為解惑,但也並不局限於此,對於這些孩子而言,先生更多的是“束其行,知其禮,磨其性,強其心誌,”所以向來嚴厲,不容有亂。

因此孩子們對於先生的畏懼或許還要更甚於家中長輩。

先生也非迂腐之人,雖授業之時頗有規矩,除此之外也任由孩子們嬉戲玩樂,但若見有不妥之處也會指出。

“昨日說至何處?”

先生翻開手中那本缺了一角的書詢問。

“關於舊朝的隕落。”

前排一個孩子初一聽聞,便疾聲答道。

“那好,你便來說說它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

先生唇角含笑,青冠黑發,木質的發簪看起來很儒雅,也難怪村裏的人都誇先生長得秀氣,爭著想為他張羅一門婚事,但都被斷然拒絕。

“這~呃~”

那孩子站了起來支支吾吾有些答不上來,右手在書案上來回,眸子不停轉動,卻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行了,你坐下吧。”

先生有些不悅,也並未深究,示意學生坐下之後目光開始遊走於在座的每個人身上。

學生皆是低頭一副深思熟慮,百思不得解的模樣,使勁的揉著腦袋,生怕與先生的目光有所交集。

終於在先生挑好人選之後才暗自舒口氣抬起頭來。

“雲昊,你把昨天的東西再說一遍,其他人聽仔細了。”

雲昊不假思索,方才已經想好如何應答。

“舊朝是近千載之前統禦這片天地的皇朝,從盛極一時到滅亡前後也隻有三百載有餘,但其所行之道卻是意味深遠。”

“初始,群雄割據,戰火不斷,國與國之間,硝煙四起,舊朝國號為墨,本是邊壤小國,貧瘠之地,卻異軍突起,橫掃八荒六合之地,統禦諸國,化千聲為一語,止紛亂於平和。”

“而先生曾言,舊朝興盛與衰落皆是源自於一人之身,便是那位神皇。”

“相傳神皇強絕經綸,雄才偉略,且統禦諸軍也是逢戰必勝,鮮有敗績,曆時二十餘載便完成這千古未有的壯舉。”

“而舊朝的衰落也是因為這位神皇,在結束戰火之後,征伐所帶來的更多是民不聊生,百廢待興,流離失所的人,親離死別的人,比比皆是。”

“而在這異變突生的時期,神皇認為那些千古遺留的門派阻礙了他的征途,是不確定的因素,若不清理,必定有恙,於是斷然再度燃起戰火,欲以鐵騎踏破那些占據名山大川的山門,拔出這顆刺在心頭的釘子。”

“起初一切都還順利,憑借著神皇與其麾下諸位神將強橫莫測的實力,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幾個宗門,斷了其傳承,縱以千年延續的底蘊,也終究難逃浩劫。”

“有此前車之鑒,各個宗派經過商議之後達成一致,同仇敵愾,聯合抗敵,這是曆史少有的幾次聯合之一,因謀劃之地在中州,史稱“中州之亂”。”

“終於,神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據悉那一戰蒼穹亦被染紅,雖期間變數不斷,但舊朝終究輸了,神將十不存一,神皇隕落,千萬軍馬分崩離析,從此一蹶不振。”

“其後雖有神皇子嗣繼位,卻再無神皇之能,況且一戰之後舊朝再無多少實力去捍衛打下的江山,頓時群雄四起,動亂不斷,雖仍可固守一方,卻無法兼顧,隻好占據南部繁華之地,苟延殘喘。”

雲昊講完之後,在先生示意之後坐下,旁邊的李山擠眉弄眼,投來拜服的目光。

“雲昊所言便是大致了。”先生道。

“之所以讓你們學習曆史,並非隻是聽個故事。”

“前人之事,皆可為警,從史詩中汲取經驗與教訓,才是真正的目的。”

“同一件事,第一次錯的人如同開疆擴土,而第二次便是重蹈覆轍,第三次第四次,便是不應該的,也是極其愚蠢的。”

“引入平日裏的作息,也是此理。”

雖然這些孩子年紀尚小,仍是懵懂,但也大致可知事理。

先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仔細為學生們分析著此間的道理。

……

……

……

“雲昊,你隨我來。”

先生講了很久後停了下來,看了看門外的日晷,叫停正在誦讀的學生,示意可以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