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就是那可以毫不猶豫赤腳為你開門的人,母親擁有可以寬恕你的一切過失的胸懷。
我們苦苦尋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親。你想到了嗎?
真正的交情
有個叫崔樞的人去汴梁趕考,同一位南方商人住在一起達半年之久,兩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後來,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臨終前對崔樞說:“看來,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們家鄉的風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崔樞答應了他的請求。
商人接著又說:“我有一顆寶珠,價值萬貫,願奉送給你。”崔樞懷著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寶珠。可事後他仔細一想,覺得不妥,怎麼能夠接受朋友這麼貴重的禮物呢?商人死後,崔樞在安葬他時,不露聲色地把寶珠也一同放進了棺材,葬入了墳墓。
一年後,商人的妻子從南方千裏迢迢來尋夫,並追查寶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樞,他卻坦坦蕩蕩、毫無懼色。他心平氣和、胸有成竹地說:“如果他的墓沒有被盜的話,寶珠一定還在棺材裏。”於是,官府派人挖墓開棺,寶珠果然還在棺材裏。由於崔樞的品質出類拔萃,官府極力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第二年,崔樞考中進士,後來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美譽。
與崔樞葬寶珠的故事相比,李勉葬黃金的故事也毫不遜色。
天寶年間,有一書生旅途中暫住宋州。當時李勉年輕貧苦,與這書生同住在一家旅店。然而不到十天,書生急病發作,很快就生命垂危了。書生臨終前對李勉說:“我家住洪州,準備到京城去求職,可才到這裏就病得不行了,這大概是天命吧。”隨後,他拿出黃金百兩,遞給李勉,說:“我的仆人沒人知道我帶了這麼多金子。先生為我辦完後事,餘下的金子就贈送給你了。”等到辦完喪禮,李勉把剩下的黃金全部埋進墓中,一點兒也沒留。
幾年後,李勉在開封為官,那書生的弟弟沿路尋找書生的下落。到了宋州得知當時是李勉主辦的喪事,就專門到開封府拜訪李勉,順便打聽黃金的下落。李勉請了假,到書生的墓地取出黃金,交給了書生的弟弟。
品雪
清晨早起,睡眼惺忪。走出樓道,精神乍然一振,身心暢然極了。原來夜裏已經下起了雪,地上如同敷了一層茸茸綿綿的銀粉。走在雪上懊悔不及,下雪卻偏偏起晚,珍貴的銀氈竟讓他人先踏!轉而慶幸:畢竟也算早起,雖不獲先睹之快,實堪慰經年之思。
我流連戶外,腳步悠然,繼續下著的雪落在頭上,拂在臉上,掛在睫毛上,沾在衣服上,蓋在腳麵上。那涼爽的空氣透過七竅直沁肝腸心肺,徹身有冷冷之潤,仿佛一把滿盛霜雪的冰壺,置於雲葉裁就的輕舟,靜泛於虛無的世界。
眼前的雪真是妙態瑰姿:著乎衰草,衰草秀敷玉藻;冒之頑石,頑石雅集琅玕;委向階墀,階墀一如玉砌;麗於欄檻,欄檻恰似瑤雕。既因方而獻矽,亦遇圓而呈璧……正所謂值物賦像,任地班形。盡態極妍,何可勝道!
對月當歌
獨步元宵夜,蹬不開滿地乳樣月色。傷感與月輝同播,如晝夜色,卻難消心之陰,身隻影,盡管皓月當空,盡管燭光閃爍,孑然的我,走不出千古月光溫柔的撫摸。
吳剛祭酒,嫦娥舒袖,萬裏長空皆為情哭,寒輝冷月下,走不出,掙不脫無邊的寂寞。
對月當歌,長歌當哭。月下啊!瘦了人影,寒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