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樣也挺有趣,一邊坐車一邊還可以猜猜人家說的是什麼。到了其中一站的時候,司機講了很多話。正當我們猜測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車門打開了,上來一個同樣打扮的女司機。她朝車裏的乘客們深鞠一躬,說:“接下來由我為大家服務,請多關照。”
哦,原來她們是要交接班了。然後她下車繞到駕駛位,和司機交接工作。她們簡單交談了幾句,然後互相深深地鞠躬,接著交換位置。新司機握好方向盤,同樣溫柔地說:“我們馬上要開動了,請大家注意安全。”這時之前的司機在路邊對乘客說:“謝謝大家,祝大家一路平安!”
車開動了。我無意中回頭,發現之前的司機靜靜地在朝我們行駛的方向鞠著九十度的躬。許久許久。
為自己做一塊奶酪
那是我在北京參加的一期培訓。課間,安排了一位專家作講演。作講演的人總希望有人配合自己,於是他問:“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歡經濟學?”可沒有一個人響應。但我知道,我們當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到這兒來的目的就是“充電”。可由於怕被提問,大家都選擇了沉默。專家苦笑一下說:“我先暫停一下,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我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在大學裏經常有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講演。每次開講前,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一下,讓它可以立著,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於是,講演者需要聽者回答問題時,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
“我不解,便問旁邊的同學。他笑著告訴我,講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被他們提問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的回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很有可能就暗示著他會給你提供很多機會。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事實也如此,我的確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出色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在專家講完故事之後,我看到了不少人都舉起了自己的手。
這故事讓我突然明白了許多。確實,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下,機會一般不會自動找到你,隻有敢於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尋找到機會。我想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說到底,這是一種觀念: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選擇?其實,這決定著你成功與否。
隱藏自己的欲望
史密斯在工作中表現不錯,業績也很突出,因此他很有希望被升為部門經理。他有一個競爭對手安德森,是公司的老員工,個性很強,總是愛爭強好勝,對這個位置也誌在必得,因此兩人都更加表現自己。
史密斯在工作上積極努力,盡管他有得到這個位置的欲望,但是卻把它牢牢地控製在心中,對工作積極投入,對同事熱情友好,並沒有因為他有希望當上部門經理而疏遠別人,更沒表現出和安德森一決高低的態度,一切和往常一樣。可是安德森不同,在工作中,他會想像當上部門經理的快樂,對同事則表現不軟不硬,可每當有同事誇耀史密斯時,他就很惱火,竭力反駁同事的觀點。盡管他沒有直說,但他的心思眾人皆知。有時他還對同事耀武揚威,儼然一副部門經理的模樣,盛氣淩人。
一次他和史密斯聊天時說:“史密斯,你說這個部門經理應該由誰當?”
史密斯:“這是上頭的事,我不知道。”
安德森說:“那你認為在公司裏,誰最有希望?”史密斯明白他的心思,知道這是他在炫耀自己,於是對他說:“當然是你了,你是公司的老員工,又沒犯什麼錯誤,還有許多優點,我想應該是你最有希望。”
安德森聽了十分喜悅,便對史密斯說:“如果我被提升了,一定請你吃飯。”
史密斯對他的想法很明白,這是在嘲諷他,可史密斯並沒有反駁,隻是說:“那好,我隨叫隨到。”
過了幾天,上頭下了指示,提升史密斯為部門經理。安德森聽到這個消息,當即怔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一分鍾等於一百萬元
從前,有個小男孩非常聰明,但在長久誇獎聲中的他,漸漸開始偷懶,想靠投機來獲得成功。
這天,小男孩有幸和上帝進行了對話。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你來說有多長?”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