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布朗的確想在快船的防守上玩出點花樣來,不過這才是調整後的第一場,玩也玩不出大的花樣。
球隊昨天進行了調整後的防守訓練,在有了邁克-布朗的支持後,裏弗斯順理成章的把巴特勒從首發位置上拿了下來。
因為取代巴特勒的是巴恩斯,論資排輩兩人差不多,兩人個性也像,所以沒有太大的問題。
而把巴恩斯放到首發得分後衛的位置上以後,快船首發的防守高度加強了,自主進攻能力稍弱了一些。
但實際上,在李良擁有持球能力後,巴特勒的持球進攻能力相對就比較多餘了。
當初在獨行俠,巴特勒還是球隊的第三得分點,僅次於諾維斯基和特裏,幾乎和特裏持平。
結果少了巴特勒,換上防守型的史蒂文森,獨行俠反而越戰越勇,一路拿到了總冠軍。
不是因為巴特勒毒瘤,如果巴特勒不報銷,獨行俠的冠軍之路肯定會更順暢一點。
而是因為,在一套穩定的首發陣容中,持球點太多會互相重疊消耗,因為球隻有一個。
布朗建議把巴恩斯放到首發,除了出於防守上的考慮,也有進攻上的考量。
已經有保羅、李良和格裏芬三個球權消化點了,再加一個巴特勒實在浪費。
倒不如把他放到板凳上,替補登場,給第二陣容增加火力。
布朗想的很好,具體打的怎麼樣就要看比賽效果了。
因為巴恩斯的外線三分,你要說有,的確有,但關鍵時刻真的不太靈。
巴恩斯早年進入nba的時候是沒有三分的,他純粹是後天硬生生練出來的,而不是李良這樣的天賦型選手。
強練出來的投手一大問題,就是到了關鍵時刻不算太可靠,因為太依賴肌肉記憶和節奏了。
籃球這項運動,拚到最後,拚到海枯石爛天地合的時候,拚的就是天賦了。
不過,常規賽用巴恩斯絕對是沒問題的。
隻是巴恩斯今年已經33歲,一直打小前鋒,在得分後衛這個位置上如何麵對年輕後衛,會是一個問題。
傑夫-範甘迪趁著比賽還沒有開始,表達了他這方麵的一些疑惑,不過他認為目前整個聯盟整體二號位在衰落,或許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這時比賽開始了,小喬丹爭得球權,快船率先開始進攻。
帕金斯因為臀部的傷勢,將缺席賽季開始一個月左右的比賽,替代他首發的是新秀亞當斯。
主教練在首發陣容上寧可使用新人亞當斯也不用當年的榜眼秀,號稱“穆托姆博第二“的塔比特,足以見得這塔比特能力是真的不行。
灰熊當初用榜眼選擇了他真是……正常操作吧。
開場第一球,李良利用掩護底線接球跳投出手不中。
但亞當斯搶籃板犯規,接著快船打了一個漂亮的高低位配合。
格裏芬在高位接球擊地傳球給小喬丹,小喬丹籃下重扣得手。
看得出來,新西蘭小夥子還嫩的很,開場的第一次進攻連續犯了兩個錯誤。
不過93年出生的他還很年輕,今年剛剛20歲。
雷霆進攻端,威斯布魯斯低位接球也試投了一球,不中。
格裏芬拿到了後場籃板。
接著亞當斯繼續交學費。
格裏芬和保羅擋拆後,格裏芬內切接球,假動作後拋籃不中。
亞當斯搶到後場籃板,結果被李良從後麵掏了下來——這人哪兒冒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