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偷學帕克的技能,幫助雷霆隊打破了下半場的得分荒。
但雷霆的進攻並沒有因此好轉,馬刺還是步步緊逼,並在第三節還剩4分28秒的時候把比分給扳平了。
丹尼-格林接到阿德的傳球,右側底角命中了一記三分球。
67:67,第三節,馬刺隊打了雷霆一個22:9,一舉將13分的分差給抹平。
多諾萬在第三節中段叫了暫停來進行調整,但沒有什麼效果。
最好的三個球員都在場上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把球投進籃筐。
李良也發現一個問題,他和杜蘭特、威斯布魯克三個人都想站出來解決問題幫助球隊。
可是看到對方站出來,自己就會想,“不如我把球權分享一下,我們一人打一個。”
上半場那種莽勁被馬刺堅韌的輪轉給化解了,而他們自己卻掉進了自己設置的障礙中。
球員在場上進攻是很需要感覺的,這種感覺要有連續性,才能贏來真正的爆發。
一旦斷斷續續,就會變得零敲碎打,沒有辦法把狀態都發揮出來。
兩個人的時候,球權分配還是足夠,大家輪流掌控,自己投或者傳。
現在三個人明顯有點亂。
李良倒是想大喊一聲,“都讓開讓我來!”
但他認為這並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這賽季才第一場,後麵還長著呢。
很顯然,李良遇到了在湖人、快船以及步行者都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老子從沒打過這樣的富裕仗啊。
像在步行者,李良知道全隊就老子是核心,對方防守也針對我,我就死命一個人幹。
從上半場幹到第三節,從第三節幹打第四節最後一刻,不行了就喝佳得樂,李良的狀態很快就能打出來。
在快船,李良和保羅基本雙頭,而且分工很明確,李良攻堅,保羅組織,格裏芬被當做假首發帶替補。
在湖人李良那時候還不是大哥,蹲底角,偷雞,都可以。
現在這種局麵確實是李良沒有遇到過的。
別說多諾萬有點懵,李良自己有有點懵。
雙方比分打平後,多諾萬又叫了一個長暫停。
這次他不再寡言,而是大喊:“打得果斷一些!果斷!布魯斯,你來主攻!把局麵扭轉過來!”
多諾萬終於開始分配任務了,好了,就布魯斯-李你了。
多諾萬是想,這場李良來,下一場李良要是狀態一般,就杜蘭特。
再下一場讓威斯布魯克?
不知道,反正還是要明確一下一段時間內的主攻方向的。
其他球員都沒有異議。
杜蘭特看起來也沒有意見,畢竟在球場上不能開小號啊,能開的話他可能就有意見了。
多諾萬布置了兩個擋拆後的戰術,杜蘭特被分配去蹲底角了。
沒轍,蹲唄。
杜蘭特蹲底角,說實話有些浪費。
但沒辦法,底角就在那裏,總有人要去蹲。
暫停結束回到場上以後,李良開始和威斯布魯克頻繁進行擋拆。
多諾萬還換下了羅伯森,上了維特斯來增強外線的持球攻擊點。
兩個小個子持球點,和李良打起了二人轉的套路,馬刺很快有點吃不消了。
李良擋拆後先是連續兩個外切,接球中距離跳投命中。
接著,又是擋拆後的順下,這貨順下也不上籃,近距離的急停跳投,再中。
連著得了六分,馬刺這邊,卻連續三次進攻不中。
雷霆重新找到了比賽感覺,防守端的硬度和力度又上來了。
接著,威斯布魯克又是可李良擋拆,這次李良遭到嚴防,威斯布魯克抓住機會一步就殺了進去!
籃下漏出了空隙,因為杜蘭特在側翼拉開了巨大的空間。
威斯布魯克直接一個跨步,飛速彈起,單手劈扣!
威斯布魯克的扣籃總是這樣石破天驚,像孫猴子從石頭縫裏蹦出來一樣,別說攔了,你可能眼神都不一定跟得上。
8:0的小高潮,杜蘭特從頭到尾沒碰過球……
有點受傷,雖然杜蘭特起到了很大的牽製作用,但如果看數據,杜蘭特就是啥數據都沒有。
連失誤都沒有,因為沒摸球,沒有失誤的資格。
籃球就是這樣,幾個實力強悍的人湊到一起,不一定就比幾個實力普通但分工明確的人強。
團隊運動,個人能力最終還是要反饋打團隊中。
整合的好,團隊能量就很大,整合的不好,就是1+1小於2的悲劇。
像1998年的猶他爵士,拆開看每個球員的實力,不見得比那年的湖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