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年11月份過去,李良感覺自己在各方麵的能力上,達到了一個較為瓶頸的狀態。
繼續往前不是不可以,但任務難度越來越高,收益卻越來越小。
一整個夏天完成了【卡爾-馬龍模板】的訓練,一些短板被補足,但長項並沒有質的進步。
也是因為達到一定高度了,再往上每走一步都會異常艱辛。
所以李良在夏天也不得不走橫向發展的道路。
最早的一些任務,李良靠的是小聰明,中間快速提升的一些任務,李良靠的是三分優勢和自身的努力,李良覺得,自己還想再進步,需要對籃球有更深的理解了。
這種理解不能隻靠在場上的比賽,或許也需要一些在場邊的觀察和思考。
而教練無疑是最理想的思考位置,不僅要思考,簡直是要絞盡腦汁,從全局從每個球員的角度去考慮籃球比賽。
這點李良在和那些曆史級的籃球大師學習戰術時都有所感悟。
反正每次和他們上完課,接受過訓練教育,他對籃球的認識總能有所提升。
對一些技術、戰術的理解,總會有新的發現。
一句話,學吧,學無止境,太深了。
李良先從係統裏退了出來,因為亞特蘭大距離邁阿密比較近,飛機很快就會抵達,他怕做任務做到一半飛機降落,就完不成了。
下飛機後,李良和隊友們再乘車前往下榻的酒店。
NBA常規賽期間就是這樣,為了一場兩個多小時的比賽,中間輾轉奔波,要消耗不少的精力。
到達酒店後大家都困的不行了,早早推著行李進房間休息睡覺。
隻有李良感覺還是挺精神的,這廝的精力是真的旺盛。
所有人都睡下後,他繼續進入係統中,想看看第一個主教練到底是哪場比賽,哪隻球隊。
想想自己要做教練了,還有點小興奮呢。
說實話,做了一個月的替補,坐在板凳上看多諾萬指揮,還是有點收獲的。
李良覺得,做教練也沒有那麼難。
於是,他進入了第一個任務當中:
【任務:掌控球員的情緒,時間:1997年05月12日,地點: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三角中心,對陣:洛杉磯湖人VS猶他爵士,任務要求:以主教練的身份率領洛杉磯湖人隊,在第五場比賽中戰勝猶他爵士,將比賽帶回洛杉磯。任務獎勵:進入下一階段任務,任務難度:助理教練級】
李良一看竟然是湖人的比賽,而且是1997年,那就是有老科了?而且是18歲,第一次打NBA季後賽的老科。
李良嘿嘿一笑,心想,這比賽應該比較好搞定。
因為1997年的猶他爵士他實在是太熟悉了。
夏天打97爵士的比賽不知道打了多少場,跟著伍登、傑裏-斯隆學習UCLA套路,李良敢說讓他穿越到1997年,頂替馬龍出戰,他場上的表現絕對比卡爾-馬龍強,爵士也會更強。
正因為了解,所以李良知道這隻爵士隊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湖人要說贏下係列賽有難度,但贏下一場,李良覺得以自己高超的指揮藝術,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可惜,李良還是低估了做主教練的難度,尤其是做18歲的老科主教練,的難度。
52153/528501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