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忍”就不會有偉大的事業可言,沒有“忍”就不會有巨大的收獲可談,在重重困境的包圍下,胡雪岩沒有選擇逃避,沒有選擇奮起,而是時刻堅守著“忍”的態度,他認為,一時的“忍”不是對困難的畏懼,更不是對人格的褻瀆,而是成功背後的一種力量累積,隻有懂得“忍”,才能為人生的成功增添更多亮麗的光彩,才不至於亂了方寸,才不至於長久沉陷在失敗的痛苦之中。
成功需要忍耐的陪伴,從胡雪岩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生存的第一要訣是:人要有強大的意誌力,要有巨大的忍耐力,要敢於默默等待,要經得起反複和波折。隻有這樣,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演繹出更多人生的精彩。
懂得“忍”才易成功
古人雲:“小不忍則亂大謀。”的確,不能忍得一時的痛苦和煎熬,又豈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就一番偉業呢?“忍”是一種成功的修養,是一種博大的氣度。在生活中,隻有懂得“忍”才易走向成功,隻有懂得“忍”才能創造出人生的奇跡。
眾所周知,韓信受胯下之辱,勾踐忍嚐糞之苦。麵對種種困境的折磨和阻撓,他們沒有在衝動中爆發,更沒有在逆境中沉淪,而是懂得“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的道理。試想,倘若他們都把一時的榮耀和恥辱看得非常貴重,又豈會有機會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呢?
懂得“忍”才易守住成功,懂得“忍”才能創造輝煌。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學會“忍”字經,一樣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我們為成功積蓄更多的精力和銳氣,可以讓我們更加靠近大的事業、大的成功。
著名華商張榮發的成功曆程,雖然沒有韓信的屈辱,沒有勾踐的艱難,沒有孫臏的困苦,但亦有一段相當漫長而又曲折的故事,在這段時間裏,他憑借堅韌的精神逐步走向了事業的巔峰,造就了人生的成功。
張榮發是台灣人,從小家境很是貧寒,讀完大學後,他便衝進社會開啟了謀生的生涯。由於一時間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但又迫於生存的無奈,他隻好來到日本的一家商船裏當雜工。
張榮發是一個胸懷大誌的青年,也是一個不斷進取的人,他從小就立下大誌向,一定要在社會上混出一番人樣,創造出一番偉績。盡管眼前的工作並非如他所願,但他卻從沒有灰心喪氣過,而是依然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堅信,隻要自己能夠忍得一時的困境,能夠在困境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就一定會有成功的機遇降臨。
從打雜工到成功擔任船長,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並非是什麼艱難困苦的事情,但對於張榮發而言,這卻是他用了23年的生命和青春換取的。23,在眾人看來,是多麼渺小的數字啊,但它一旦加上“年”,便足以彰顯出時日的久遠和漫長。張榮發忍受了23年艱苦單調的海上生活,忍受了23年給別人打工的境遇,終於為自己的創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剛開始,他為自己買了一艘殘舊的洋船,他既是老板,又是船上的船長,不斷往返於美國和遠東之間的大洋。
在經曆了20多年“臥薪嚐膽”的海上生活後,他終於成立了自己的長榮海運公司,由於對海運業甚是熟悉,他很快就了解到貨主的需求和市場行情,這就為他的事業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後,由於精明的經商理念,張榮發很快便受到了顧客的廣泛信任和支持。他生意興隆紅火,贏利可觀,在幾年的時間裏,公司的貨輪便增至3艘,而且又增添了一條遠東到波斯灣的定期航線。
“忍”是一種聰明的舉動,是智者的行為,不懂得“忍”的藝術,就注定不會被成功所青睞。雖然張榮發從小家境非常窘迫,也甚是艱苦,但這並沒有令他對美好的生活失去信心,他從給別人做雜工開始,忍耐了23年的打工生涯,後來,又忍受了20多年的創業生涯,終於成為一位世界級的富商。
凡是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會忍得一些小節,因為他們深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的道理,深知成功的秘訣中有“忍”字的存在。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倘若遇到了眾多的不順心、不如意,不妨常用“忍”字來化解,相信,“忍”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眾多的風平浪靜,帶來更多成功的機遇。
晚清一代“奇商”胡雪岩,之所以能夠取得事業的輝煌無不和他懂得“忍”有關,他的成功與他的善忍是無法分開的。“忍”是一種成功的修養,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懂得“忍”才能更容易獲取成功,懂得“忍”才會更容易鑄造燦爛輝煌的事業。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有些人因為禁受不住任何的譏笑和苦難,而走向生活的極端,他們把榮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所以,大多淪為失敗者。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榮辱兼顧的過程,如果隻能容得榮耀的光顧,而忍受不了一絲恥辱的到來,那麼就稱不上是一個完美的人生。“忍”不代表向任何人、任何事低頭,不代表沒有一定的誌氣,而更多的是一種成功力量的積蓄。不懂得“忍”不能輕鬆把握成功的機遇,不懂得“忍”體會不到人生的幸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