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成功不容忽視,而他的成功也離不開眾多朋友的幫助與支持,至於他為什麼會得眾人之力,這就要歸於他的誠信了。胡雪岩為官、為商,都非常明白,誠信乃是根本,沒有信譽,自己的經商之路便不會如此順利。他一向說話算數,並懂得與他人雙贏,有了好處從不獨占,而這樣的經商籠絡人心的方法,也使得他的成功如此光芒四射。誠信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雙贏也永遠是競爭的最佳狀態,領略此道者,成功自然近在咫尺。
1.說話算話,頂天立地
“人而無信,百事皆虛”這句賢文是說做人要講信用,如果不講信用,也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那麼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成功。在《增文賢文》中也有很多有關誠信的名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過則相規,言而有信。都說明了誠信對於做人的重要性。一個人講誠信,說話算話也是經商之本。胡雪岩在商界的成功,也歸功於他說話算話的英雄本色。
言出必行,才能頂天立地
“什麼事,一顆心假不了,有些人自以為聰明絕頂,人人都會上他的當,其實到頭來原形畢露,自己毀了自己。一個人值不值錢,就看他自己說的話算不算數。”胡雪岩這句樸實無華的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卻道出了他做事的風格——一個人隻有說話算數,這個人才值錢,才是頂天立地的人。
胡雪岩是個言出必行的人,在生意場上,他寧可犧牲自己的商業利益,也要說話算話,來維護朋友、合作夥伴的利益。一般來說,很多生意人都願意與陌生人合作,這樣更方便殺價抬價,不用顧及麵子上的問題。熟人之間總是要考慮到信義和交情。胡雪岩認為,朋友間交情是一回事,生意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所謂“親兄弟,明算賬”。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合作,也才能使交情更深。
胡雪岩的生意能做得如此成功,可以說和他豐富龐大的朋友網有很大關係,他常說:“一個人是做不成什麼事的,隻有人幫人才能做成大事。”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雄霸一方的大人物都願意和胡雪岩合作,成為好友,隻因胡雪岩重情重義、說話算話、言出必行,具有頂起一片藍天的魅力。這從做蠶絲生意分紅這件事情上就足可見一斑。
胡雪岩在護送王有齡去湖州上任的船上,認識了船家的女兒阿珠。在閑談中,胡雪岩從阿珠口中了解到不少有關湖州絲綢生意的情況。就想在這方麵有所成就,到了湖州,胡雪岩遇到了漕幫老大鬱四,兩人一聊,鬱四也有心做蠶絲方麵的生意,兩人一拍即合。胡雪岩知道,有自己的頭腦和鬱四的關係,兩者配合得法,可以所向無敵。
當時,蠶絲是中國出口商品中最大宗的生意。胡雪岩和鬱四開始著手做蠶絲生意不久,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中國蠶絲一般都是通過外國商人出口,而一些洋商為了牟取暴利就和官府勾結,壟斷了蠶絲市場,隨意操縱。這樣他們賺的錢就遠遠比中國商人多。胡雪岩經過良久思索,決定和外國商人一決雌雄。中國人辛辛苦苦積累的錢全讓外國人賺了,太欺負中國人了。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準備買下湖州所有的蠶絲,自己來控製絲價,不怕洋商到時不低頭。由於這次投資巨大胡雪岩的好友尤五、古應春等都加入了進來,又聯合了大部分的絲行。絲行們大多受過洋商的氣,都決定和洋商鬥一鬥。
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得利的官府從中作梗,洋商的無理挑釁,同行中有人私下與胡雪岩搶生意,不斷從中作梗,使得胡雪岩處處受挫。開始絲價一路飛升,後受國際蠶絲價格的影響,又一路狂跌。胡雪岩不斷受到洋商的威脅,他也堅持囤絲和洋商對抗,當時還引發了金融風暴。在這過程中挫折不斷,曆經種種磨難,最後這筆生意做成了,雖然賺了18萬兩銀子。但因合夥人很多,開銷大,各方麵的打點,仔細算下來,還賠了1萬多兩,本想用賺的錢還債的計劃也落了空,新債加舊債,胡雪岩一下子損失了十幾萬。作為好友的古應春、尤五等都表示自己的一份不必分了,但胡雪岩依然按最初協議上的約定,將該分的銀子一分不少地分了下去。古應春等人極力反對,說等以後生意好了再說,但胡雪岩仍堅持原則。他說“說過的話一定要算數,大丈夫說話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失信”。胡雪岩的行為讓他們大為感動,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牢不可破。
自己虧了沒關係,但說過的話一定要算數,這就是胡雪岩的做事風格。大丈夫要想頂天立地,必須做一個言出必行之人。胡雪岩在這次生意中損失慘重,如果是一般的商人肯定是首先想盡辦法來減少自己的損失,想自己出了最大的力,不但沒得到好處,還虧這麼多,心裏很難平靜。另外好友都很給麵子,不要分紅。處在胡雪岩的位置上,大部分人都不會有胡雪岩的決定。這正是胡雪岩能在中國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後人不斷學習的原因,正是這種說話算話的英雄本色讓人們頂禮膜拜。說話算話說起來很容易,真正能做到卻很難,可以看一下周圍的人,能做到的有幾人?如果你能每次都做到言出必行,離成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