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神父就被不斷上漲的水位淹沒了。這位神父死了,他死後,到了天上見到上帝之後,非常生氣地對上帝說道:“我那麼相信你,可你為什麼不來救我?”
上帝卻不急不慢地說:“我救過你三次,可是你就是不肯走啊,你可以仔細想想。”
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機會在每個人麵前都是平等的。如果自己珍惜機會,就能夠很好地把握機會。如果不能夠及時把握機會,就會讓自己錯失機會。就像故事中的神父一樣,在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完全可以抓住這三次機會的任何一次,這樣他就不會被淹死。但是他卻放棄了這3次機會,最終斷送了自己的生命。故事中的神父可以有三次選擇的機會,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卻往往隻有一次,一旦失去後,就不可能再重新獲得。
因此,機會對於現實中的人們來說,更為難得,更易失去。所以說,人們一旦發現了機會,就必須及時出手,牢牢抓住,不要總想著錯過一次機會沒關係,還有下一次機會。如果這樣優柔寡斷的話,是很難抓住機會,成就大業的。
“機會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透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發現,機會與一個人自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大大小小、多種多樣的機會,而且具有的能力越出眾,能力越強,可能遇到的機會就會越多,這樣就更能夠抓住機會。然而,經常會聽到一些人,不斷埋怨生活的不公,機會的不公。這些人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總是將所有的一切都歸結到上天的不公上。
隻有具備了把握機會的能力,才能夠緊緊地將出現在身邊的機會抓住。胡雪岩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那麼大的財富帝國,正是因為他懂得、善於抓住機會,並且具備了把握機會的能力。不僅如此,他還具有向他人借機會的能力。因此,胡雪岩成為一代富商。
5.人脈即財脈,要懂得投資
若想做成大事,就必須首先學會做人;而學會做人,其實就是指善於在交際中積累人脈資源。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圓通有術,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下不失信於平民百姓,上不得罪達官貴人,中不招惹同行朋友的嫉妒,必然能夠成就大事。隻有做到行方圓之道,廣泛積累人脈,才能不斷為自己的成功做下鋪墊。而胡雪岩就是這樣一個行道方圓,有著廣闊人脈的人,因此,他能夠在晚清混亂的局勢中,站穩腳跟,在商業上取得非凡成就。
生意場上,人脈就是財脈
胡雪岩在經商的過程中,發現如果將大量的錢財都集中在富人手中,那麼,市麵就很難活躍起來。並且這時窮人很容易嫉妒那些富人,一旦到了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時候,富人勢必會麵臨極大的危險。眾所周知,在饑民遍野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富人是能夠過上安寧的日子的。
胡雪岩認為,商人並不是天生就有義務關心社會問題的,如果商人能夠做到關心社會問題的話,那麼,從精神層麵上來看,他們就具有好行其德的高尚品質;而若從實利的層麵看來,則說明了依靠商人如滴水般滲漏的財富,使得社會成為一個健康穩固的社會。這時就必然要求商人以行善之舉,感化社會眾生。胡雪岩的一生,都用於感化眾生,得到人心之上。他的善行,使得他得到了民心,得到了龐大的人脈。因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建立了富可敵國的龐大財富帝國。
在胡雪岩開辦胡慶餘堂之時,他並沒有打算賺錢。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由於胡慶餘堂開出的藥材地道,治病率很高,使得其營業額達到了鼎盛,胡慶餘堂賺到了大量的銀兩。這時,胡雪岩將賺得的利潤分為兩大部分。
胡雪岩將贏利的一部分拿出來作為資本,擴大胡慶餘堂的規模;另一部分,用於在平時對貧民施藥施衣。並且在水旱災荒、瘟疫流行之際,胡雪岩利用胡慶餘堂的贏利,向社會捐出大批的成藥。雖然胡慶餘堂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但是,胡雪岩卻從來都沒有動用過胡慶餘堂一文錢。
對此,胡慶餘堂的夥計們都認為,胡雪岩種下了善因,必然會得到善果。即使他一時垮下了,但遲早有一天,他還會再站起來的。因此,當胡雪岩的財富帝國倒塌之後,胡慶餘堂裏所有的店員都一如既往,正常到店裏上班,維持店麵的正常運行。
通過這些也證明了胡雪岩對眾人行大善,而他自己也成為最大的贏家。
胡雪岩認為精明的商人,在富裕之後,大多都是富好行其德。於是,一些人富裕之後,就開始周濟貧民,就像陶朱公棄政從商,在19年間,三擲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而西漢商人卜式曾捐款20萬賑濟災民。胡雪岩考慮到這些之後,因此,他就在曆年給予朝廷平靖天下,以及幫助社會賑濟災荒,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