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方亦圓,是商家必須掌握的一種謀略,這也是常見的一種不是手段的手段。隨方亦圓、隨機應變的關鍵就在“瞅準”上,千萬不要隻知“變”,而疏忽“機”,隻有緊抓這個“機”進行改變,才算是真正把握了隨機應變的要理。隨方亦圓的前提是審時度勢,了解實際情況和時機;它的關鍵是隨著實際情況和時機的變化而變化,靈活運動,應付自如;它的訣竅是不死板而心中有數,調動人而不被人所調動;它的目的是克敵製勝,而不是故弄玄虛,顯耀巧智。不然的話,很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總之,隨方亦圓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
像水一樣“隨方亦圓”伺機行動、靈活應付,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是非常人所能駕馭的。而香港首富李嘉誠卻能運用自如,他也因此而建功。縱觀李嘉誠的成功經曆,他的創業史中兩次最大的、最關鍵的轉折點,都因他熟練地運用了水的隨方亦圓之道,所以才為他今天的輝煌業績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第一次,是在李嘉誠年輕的時候,當時他經營著非常慘淡的塑膠玩具。一天,他看到了一本雜誌,突然得到一個靈感,他想,塑膠花將在未來時代進入千家萬戶。於是他瞅準這個機會,改道生產塑膠花,結果一舉變成了“塑膠花大王”。第二次,是他的塑膠花事業已經如火如荼時,他又瞅準地產這一行,理智地放下行將衰敗的塑膠花,這是他事業的又一次飛躍。
除了李嘉誠理智地抓住兩次機會外,還有一個“九龍倉之戰”,也充分體現了他的隨方亦圓之道。在開戰之前,李嘉誠就開始對九龍倉的股票偷偷吸納了。但突然間風雲突變,半路殺出個包玉剛,同時“九龍倉”的原主人怡和財團也奮起堅決抵製收購,“船王”和“怡和”大打出手。這時,李嘉誠深知要是加入戰爭的話,隻會弄得“三敗俱傷”,還不如退出,坐收漁翁之利,於是他立即改變了策略。他低價轉讓給包玉剛1000萬“九龍倉”股票,換取包玉剛手中的“和黃”股票,又因退出而得到支持“怡和”的彙豐銀行的好感,因此益處多多。李嘉誠是一個懂得運用水的隨方亦圓的策略的人,因此他得到了最終的勝利。
隨方亦圓,隨機應變,是做人、做事上必須把握的。它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做人處世要善識時務大局,做到能方則方,能圓則圓,方圓兼濟,集百家之長於一身,關鍵時亦方亦圓,剛柔皆施。總之,做人要外方內圓,隻有這樣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
做人要懂得方圓之道,要做到亦圓亦方,剛柔並濟。真正懂得方圓的人,能承受大喜悅與大悲哀的突然發難;真正懂得方圓的人,行動時幹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真正懂得方圓的人,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真正懂得方圓的人,沒有失敗,隻有沉默,是麵對挫折與逆境的積蓄力量的沉默。一般來說,人為修飾的為方,自然形成的為圓,所以方為動,圓為靜;方是原則,圓是機變;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所以,在為人處事中,要學會隨方亦圓,這樣才能夠在交際中應付自如。
做人要有原則和信念,才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事要有技巧,才能事事盡成。能方能圓、剛柔並濟是一種柔韌的智慧,是人性叢林中必須遵守的法則。真正領悟並運用好方圓之道的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很快適應,再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能自如麵對和處理。隻有方圓共濟,剛柔並施,才能走向成功,才能事事如意。
3.批評比讚美的可信度更高
不可否認,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讚美,而很少有人想被人批評。但在很多時候,批評比讚美的可信度要高得多。在某種意義上,讚美和批評都是希望我們進步的。如果說讚揚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麼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鏡子。二者相結合,能夠使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表麵上看,讚美與批評是水火不容的,深入去看,它們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真心批評勝過虛假讚美
作為人類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而討厭他人的批評。殊不知,真心的批評往往勝過虛假的讚美。聖人教導我們“聞過則喜”,如果你能坦然地麵對自己的缺點,那麼意味著你有新的進步,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真正聰明的人可以認清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揚長避短。人非聖賢,從人的本性來說,每個人都是渴望獲得尊重的,所以內心總會潛藏著對批評的抵觸。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這是人的一大劣根性,也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巨大障礙。所以,我們要學會坦然麵對自己的優缺點,才能不斷地進步。在胡雪岩事業頂峰時,他雖然驕淫奢侈,貪圖享樂,但對於別人的批評還是願意虛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