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深謀遠慮,放眼未來(1)(1 / 3)

胡雪岩實在是一個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高手”,他白手起家,憑借著自己超凡的能力在中國經商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被稱為一代紅頂商人。他的深謀遠慮在他與洋人打交道的那些事情裏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對於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想有一番大作為的人來說,有謀略,有遠見,不能隻顧一時的得失,要將自己的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

1.凡事都需做好長遠規劃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裏所說的預就是預測、準備、規劃的意思。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需要做好規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做好規劃,然而,人們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世界上所有人中,有著自己的目標與計劃的人數也不過占了總人數的3%,這些人能夠明確書寫出來;還有10%的人有計劃與目標,但是卻將其留在腦子裏,而剩下的那87%的人卻是隨波逐流之輩,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因此,這些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胡雪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目標,凡事都做著長遠的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一個生意場上的人,若想有大的作為,不僅要有敏銳、超前的眼光,還要看到將來會發生的事情,分析出變幻莫測的商海中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時常有人將商場比喻成沒有硝煙的戰場,並且有時商場上的拚殺,甚至比戰場上的更殘酷、更赤裸。一個沒有長遠眼光,不懂得做好長遠規劃的經商者,就不可能在商場之中有所作為。

作為商界高手的胡雪岩曾經說過:“做生意就要有長遠的目光,要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在胡雪岩看來,無論是處世還是經商,都必須具有長遠的謀劃,隻有做好謀劃之策後,才能夠在對整個時事的了解與把握上搶先一步。正因為如此,胡雪岩才能夠事先打開風氣,占據有利地位,享受天時,而且他還能夠從容應對各種事件,從而建立自己的偉業。

當胡雪岩的生絲生意還沒有開始運作之前,他就洞察到了利用代理湖州官庫的銀子貸到杭州,進而脫手後再解“藩庫”銀兩的商機。胡雪岩的這一計劃,可謂之遠謀。當時湖州的公款本來就是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庫”的,若胡雪岩先使用一下,將生絲賣到杭州變成現銀之後,再交付“藩庫”並不會受到指責。這樣的話,胡雪岩就能夠將死錢變成了活錢,將這些錢為己所用。

胡雪岩在商業上的見識,比上述還要長遠。當他還沒有做絲繭生意的時候,他首先就想到了與洋人合作,組織將生絲出口國外,也就是當時人們所說的銷洋莊。事實證明,胡雪岩真的將這一生意與洋人合作成功了。

當時清朝開埠之後,中國與歐美以及日本的貿易主要就是以江南的絲、茶業為大宗。進入到18、19世紀以來,由於西方紡織工業的飛速發展,國外對生絲的需求大量增長,當時通過上海向國外銷售的江南絲、綢,在整個上海洋莊貿易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同治、光緒年間,就江蘇鎮江就將絲與綢銷售到北省以及歐、美、日本等地。當胡雪岩在與杭州做蠶絲生意的人交談中,就產生了想與洋人做蠶絲生意的念頭。當時杭州的絲商還告訴胡雪岩,如果能夠把上萬兩的蠶絲囤積起來,等到蠶絲價格上漲時,再賣給洋人,就會獲得很大的利潤。不過,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大多都非常狡猾,雖然有時他們會與賣方討價還價,暗裏地卻又去找其他的賣方。因此,使得一些商人為了早日收回成本,不得已殺價出售手中的蠶絲。這樣一來的話,就大大增加了生絲生意的風險度,不僅沒有與洋人做成生意,反而讓大量的貨砸在了手裏。若想做這樣的生意,必須有雄厚的資本,又要有勇於承擔風險的意誌。

當胡雪岩聽完這些之後,並不讚同這些商人的話,他認為做生意就怕心不齊,如果與洋人做絲生意時,能夠同行公議,定一個價,洋人想買就買,不願意買再調整價格,這樣就能夠將洋人收得服服帖帖了。另外,胡雪岩還為那些由於手頭的本錢不足,不能更好地周轉而急於將手中的貨脫手的生意人,想出了這樣的辦法,就是可以出價收購,以同樣的價格賣給洋人,不如賣給自己;如果對方不接受收購,則可以約定不賣給洋人。這樣的話,由於胡雪岩有錢莊做後盾,就可以讓那些急於用錢的人,用貨物做抵押,從錢莊貸款應急,洋人就不能再殺價了,一旦手中的貨物出售之後,再將貸款還上。這樣就可以將絲價賣得更好,從而賺取更多的錢。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人低價將生絲賣給洋人,說明其肯定拿了洋人的不少好處,這時可以聯合同行與低價出售者斷絕來往,這樣他便在同行業中失去了立足之地。

胡雪岩的這一想法,可謂是具有長遠的謀略與規劃。後來,在他做生絲生意時,也證明了他的這一構思確實有著不凡的效果。當胡雪岩開始做生絲生意時,他頻繁來往於杭州、湖州、上海三地之間,並聯合各家絲行,控製市場、壟斷市場價格,以與外商周旋。並且根據他的這一構思,在他做第一筆生絲生意時,所賺到的利潤就達到了18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