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有一條鐵打不變的原則:不管是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守信永遠是自己做人的基礎。而這樣的做人基礎不僅使他贏得了眾多的支持者,而且也幫助他成為一代著名的官商,“一諾千金”這個詞語用在胡雪岩身上從來不會過大。“人而無信,百事皆虛”,不懂得信守自己的承諾,成就事業便永遠是一個空空的夢想。
1.堅忍不拔,以大局為重
如果胡雪岩的一生不懂得忍耐的話,他就沒有辦法麵對自己所遭遇的種種挫折。我們要知道,一個人如果胸中懷有做大事的誌向,便會擁有麵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挫折越是嚴重,你便越知道自己是做大事的人。這樣激勵自己,才能達到成功的目的。機遇沒有來臨之前,銘記鬥誌,提升自己,等待時機;機遇來臨之時,抓住機遇,飛騰四海,展現才華。成功的路上,忍耐與之是相扶相協的拐杖,幫助我們穿越種種荊棘,最終到達輝煌的未來。每天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黑夜都會存在一段時間,但是黑夜之後,必然會迎來天明。學會忍耐,特別是自己隻是一名新人、毫無獨立飛翔的能力時,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便隻有忍耐。
忍受為奴的屈辱,方能成就人上人的未來
中國明清時期最為活躍、最為著名的商幫乃是令商界中人都時時側目的徽州商幫。徽州商人在大江南北不斷地活躍,“無徽不成鎮”“遍地徽”乃是當時徽州商幫所帶來的繁榮景象的真實寫照,這些徽商的存在成為明清時期中國商戰中的主宰力量。胡雪岩便是19世紀中葉徽商的集大成者,其資本高達幾千萬兩銀子,官居二品,被稱為紅頂商人。
胡雪岩本非富家子弟,他從小家境極為貧寒,無依無靠的他在父親去世之後,便被迫到了杭州一家錢莊中充當學徒。杭州將他這種人稱為“學生子”,想要學到東西,便需要從事掃地倒夜壺一類的下賤活計開始。由於他生性極為聰明機敏,能言善道,頗得東家的信任。在3年學成之後,成為那家錢莊的一名得力助手,經常單獨負責催款收賬,多年間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紕漏。雖然當時的胡雪岩還未曾有過什麼驚人的舉動,但是從他出眾的為人處世的能力中,人們便得知他日後絕非平凡之輩。而他所擅長的結交人、識人能力也是在這一時期累積得到的。對於胡雪岩的店倌生涯我們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其中他所受的委屈可想而知。
胡雪岩生來便是胸懷鴻鵠之誌之人,但是身處於汙濁市井之中,身為一錢莊小小的跑腿夥計,麵對著身邊狗苟蠅營之人不斷地點頭哈腰、滿臉堆笑,這便如同他在剛剛開始時不斷為他人掃地倒溺壺一般,處處彌漫著人際關係中的腥臊之氣。這樣的恥辱在我們看來絕非易事,但是胡雪岩卻一直在忍耐。他知道,要想做成一番大事,便必須要忍耐一些小節。
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此一語絕對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所在。在晚清商場中做出了一番奇跡的奇人胡雪岩的成功之路絕非一帆風順。胡雪岩最後的發跡,不知是他忍受了多少身為社會底層而不得不承受的屈辱之後才實現的,他的成功體現出大丈夫能受委屈、甘吃大虧、終成大事業的精神。
忍字頭上一把刀。作為晚清時期最為成功的大商人,胡雪岩將中國傳統成大事者應具備的忍功展現到最佳狀態。“堅忍”二字乃是兩個極其有深意的字,“堅”可以理解為銳意進取,“忍”乃是持之以恒。可以做到兩者兼備者極為不易。中國曆史上有不少的蠻勇之人,項羽烏江留下一曲悲歌,空讓後人悲痛祭奠。如若他懂忍字,天下未必會歸劉邦所有。甘於忍氣吞聲為奴者,古往今來難以數計,隻懂得忍耐、不懂得進取令這些人一生都處於碌碌無為之中,隻能自得其樂、自品其苦。堅忍兼備者則定為人中豪傑。如劉邦、韓信便是最好的證明。若胡雪岩一生沒有忍耐之心的話,空懷一番大誌,卻生性浮躁,則日後必將一事無成,於人世間碌碌無為而亡,如同秋風中的落葉一般,留不下任何的痕跡。好在胡雪岩兒時便懂得堅忍,出身貧寒卻從未自怨自艾,甘於忍耐為他人奴的恥辱。此時的胡雪岩便如同虎行夜林、龍潛淵底一般,靜靜地等待著曆史中那個屬於自己時機的到來。
吃得眼前虧,方可贏大局
真英雄的眼光如同翱翔於長空中的鷹眼一般銳利,他們所看到的乃是長遠的根本利益所在,而從來不會執著於眼前暫時的禍福吉凶。目光短淺的人,往往無法吃得眼前虧,他們總是心胸過於狹窄,無法容下一丁點的損失。習慣於高瞻遠矚的人,經常會將眼前虧當做家常便飯,這是由於他們的眼光從來不會放於眼前這些蠅頭小利的身上。
英雄也吃眼前虧,其吃虧的目的是為了日後獲得更好的發展,此意與五鬥米折腰一般。在各種文學作品中,人們總是將“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事情當做有誌氣來對待,豈不知,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殘酷的生存環境中根本不容許我們這樣做。不管你如何懷有遠大的理想,也得在生活的壓迫之下屈服於眼前。生活就如同一個深廣無比的海洋一般,處處都是淺灘暗礁,讓人們無處躲藏逃匿。人不過是一葉扁舟,行進在人生這個過於顛簸的大海上時,首先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航行向更為遙遠的彼岸,而是怎樣才能在暗波湧動的大海中成功地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