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成功在於他對商場與官場的潛規則極為明了,他不斷地尋找政治上的靠山,利用晚清政府的資源,來幫助自己獲得商業利益。胡雪岩的成功實際上是由眾多官場人士所捧起來的,而胡雪岩敢於拿銀子鋪路、敢於用重金去攀附權貴人士的做法,也使他與官場眾多人士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從而最終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白銀帝國。
1.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
縱覽中華上下五千年曆史,王者借力得天下,智者借力謀高位,商人借力賺財富,不善於借助於外力者往往會平庸一世,無所成就。善於借力者卻經常會成就一番輝煌人生,擁有別樣的燦爛成就。胡雪岩便是“借力上青天”的佼佼者。
借助外力發展自己
了解中國武術的人都知道,武學的最高境界並不是以一對多,而是學會借力打力,即傳說中的“四兩撥千斤”。學會了這一功夫的話,便可以將自己想要辦的事情輕而易舉地完成,使自己的夢想輕輕鬆鬆地達到。
胡雪岩雖然祖籍安徽績溪,但是他從小就在杭州當學徒,受到了精明的浙江人的影響,極懂得借力使力的技巧。在商界活動中,胡雪岩一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腦筋轉得轉、手腕靈活、腿腳勤快,而且還常常臉上帶著微笑,極是逗人喜歡。
胡雪岩的童年與青年時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他對各種各種營私舞弊、拍馬鑽營的套路極為熟悉,更是深知“世界上的事是人辦成的”這個道理,所以他對自身人力資源的積攢極為重視,並且善於利用利益來調動他人的積極性。每辦一件事情,從起步起,他便對辦事者極為重視,而且令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得到好處,以便於牢牢地抓住人心。因此他的口碑很好,人緣極佳。在眾人的口中,胡雪岩儼然是“為富者仁”的代表,而這樣的舉動與眾人的抬舉無疑為他的生意帶來了極大的轉機。
胡雪岩深知,中國封建時代,“官”者為重,離了“官”你可能什麼也辦不成。胸懷大誌的他在年輕時不惜以自己失業為代價,冒險挪用了500兩銀子對窮困潦倒的冗吏王有齡進行了幫助。在王有齡升官後,兩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在正式踏入官場之後,王有齡連連高升,手中的權力也是越來越大。胡雪岩趁機利用王的權勢,獲得了經營的本錢,開設起了自己的“阜康錢莊”。從此後,他便開始了以金融業為中心,以藥店、絲業等其他行業為輔助的商業網絡建築。胡雪岩不斷地周旋於官府、幫會、洋商習辦之間,盡顯其網絡、收買、拉攏之能事,由此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同時,在關係網的掩飾之間,進行了各種或合法、或非法的經濟活動。由於他的靠山王有齡手中握有大權,各級官府均對胡雪岩的違法舉動睜一眼、閉一眼。而胡雪岩也靠著這一關係進行了大規模的壟斷性經營,並且屢屢得手。除了做蠶絲、茶葉生意之外,胡雪岩還盡自己的力量為清政府大舉洋債,大量進口軍火。而這些大生意都使得銀子如同流水一般湧入了阜康錢莊。短短10年間,胡雪岩的家財便暴增至億萬,阜康分號在江南各地均有分店,並另有10多家當鋪與藥店。後來,胡雪岩捐官至二品,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深知,生意要想做大,“官”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對此,他使用了各種手段拉攏了自己的官場勢力。他還善於按著官吏們自身的性格、愛好投其所好,對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辦法,使得自己的生意在官場勢力的掩護之下越做越大。
在太平軍攻克杭州後,王有齡去世,胡雪岩最大的官府靠山失去了。在謹慎思考之後,他選擇了當時最有勢力的一品大員左宗棠作為自己的靠山。當時,左宗棠是鎮壓太平天國軍隊的主帥,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禦史、閩浙總督兼署浙江巡撫、“欽命督辦浙江軍務”。這是一位清廷極為倚重的社稷重臣,手中權力令人無法忽略。而胡雪岩想要以杭州為中心進行具體的經濟活動,離了左大帥是不可能的。但是,左大帥為人極為正直,辦事非常公正,而且對於貪汙者極為痛恨,根本無法以銀錢將其打動。最為棘手的是,當時已有人向左宗棠告密說,胡雪岩一向貪贓枉法,“生活起居,儼如王侯”,此時的左宗棠正準備要將其進行依法嚴辦,以正國威。
麵對著即將來到的政治風暴,胡雪岩卻絲毫不見緊張,他有信心自己可以靠上左宗棠。在對左的性情進行了研究之後,胡雪岩便主動要求拜見左大帥。他看準了左宗棠一生清廉剛正,從不貪汙受賄,而是將自己募捐來的大量錢財用於平定叛亂與挽救眾生上,於是便當著左宗棠的麵承諾,“捐獻1萬擔米”。時值兵燹之後,哀鴻遍野,連行軍最基本的軍糧都無法保證,突然之間有人答應給1萬擔米,救民於水火之間,左宗棠怎能不驚喜而感激呢?而這一定軍心、救百姓的“義舉”立即令左宗棠轉變了自己對胡雪岩的看法,並盛讚他“滿朝朱紫,沒有一個如老兄有見識”。利用此法,胡雪岩將左宗棠順利地征服,使得一向嚴明的左大帥不但沒有將其依法嚴辦,反而委任他為軍需采辦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