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已經不再是六歲的頑童,深知禮數:“回父親的話,老師西行函穀,求學問道去了。”
周異點點頭,讚歎道:”鄭子真乃奇人也。那瑜兒你有什麼打算嗎?”
周瑜反駁道:”孩兒已經是大人了,請父親稱呼瑜的字。”
周異大笑,揉亂周瑜的頭發:“黃口未退,就自稱大人了?也罷,公瑾,你有什麼打算?”
周瑜不滿父親的行徑,自己更喜歡衣冠整潔,急忙理了理自己的頭發:“不知父親為瑜作何打算?”
周異回答:“自然是隨父入京了,京城中的高潔之士,不計其數,汝必當受益匪淺。”
周瑜仔細想了想,搖了搖頭:“兒不願隨父親入京。”
周異不解:“為何啊?”
周瑜回答:“而今宦官當道,官場險惡,有識之士隻求自保而隱退,而有錢的商賈則賣官賣爵。朝堂之上,再無高潔之士,盡是虎狼之師了!”
周異聽了這話,仰天長歎:“連稚童都能看出大漢朝堂的腐爛了嗎?可憐我大漢的國祚啊!”
周瑜隻能寬慰:“父親不必傷感,或許會有轉機。”
周異搖搖頭:“唉,不說這個了,你到底有何打算啊?”
周瑜躬身:“父親,兒想效仿先生,訪名士,遊天下。”
周異搖頭:“你才多大啊?做學問就在家老老實實地做,不要好高騖遠。”
周瑜依然躬身:“兒以為隻有走出去,才能看得遠,而且而不會遍遊九州,隻是在家邊上,淮揚一代遊曆罷了。還望父親答應。”
周異見他打定了主意,也不好拒絕:“那你的安全誰來保證啊,你才十二啊。”
這時,周瑜的堂伯周忠走進來:“此事就按公瑾說的辦吧,明日我去拜訪魯家,就帶著他一起,反正我也辭官了,就陪著公瑾吧。”
周瑜大喜:“侄兒多謝伯父!”周異見堂兄跟著也就同意了。
次日一大早,伯侄二人收拾完畢,準備出發,周瑜身穿一身白色的華服,碧玉的發冠,白色的絲帶,單眉細眼,麵容好似含光的美玉,不論是誰見到都忍不住讚歎一聲,好一個美少年!
周瑜的母親很是擔憂,為周瑜整理衣裝,埋怨著:“跟你父親入京多好啊,幹嘛要出去闖蕩。”
周瑜寬慰母親:”娘,沒事的,不是還有伯父在嘛,而且男兒本當自在四方!“
周忠笑道:”說的好,弟妹放心,有我在,瑜兒不會受到傷害的。“
周異緩緩走過來:“瑜...公瑾啊,在外麵要聽你伯父的話,不可以忤逆你伯父,知道嗎?”
周瑜有些哽咽:“父親,孩兒明白。”
周異含笑走過來,摸摸他的頭:”瑜兒要乖,來,瑜兒外出遊曆,怎能沒有利器防身,這是父親我早年求段熲前輩好久,他才贈給我的劍,今天便宜你小子!”說完,把劍扔給周瑜,轉身回府了,也許是不想讓周瑜看到自己流淚的樣子。
周瑜強忍住眼淚,他明白段熲的身份,周家很難高攀,父親求的此劍一定艱辛,但是卻眼睛也不眨的送給自己。周母卻感覺好笑:“你父親這人,脾氣又直又臭,也就是跟你能這樣說話。”
周瑜默然不語,眼淚流到腮邊,周母輕輕幫他擦掉,輕聲說著:“瑜兒小時候,你父親總說我慣著你,寵著你,其實他心裏巴不得我一直寵著你,不過你是周家的希望,所以你父親才一直嚴格教育你。在外麵,沒人寵著你了,自己做事情,要多考慮幾分,不必惦念著我和你父親。放膽去闖吧,希望有一日,這世上的人聽到你周瑜的名字,都會為之一震。母親也就安心了。”
周瑜泣不成聲,撲到母親的懷裏,周母強忍著不舍,拉開他:“堂哥,瑜兒就交給你了。”
周忠答應一聲,帶著周瑜離去,周瑜不敢回頭,讓自己的馬跑得飛快,仿佛這樣可以斬斷一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