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外集·卷一(2 / 2)

【海水】

(水下或有詩字。觀詩意謂當世無托足之地,有還歸之興。豈貞元及第後,歸江南時作耶?)

希海水非不廣,鄧林豈無枝。(鄧林,事見《列子》。)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海水饒大波,鄧林多驚風。豈無魚與鳥,巨細各不同。海有吞舟鯨,(《吳都賦》雲:“長鯨吞航。”)鄧有垂天鵬。(事見《莊子》。)苟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我鱗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餘陰,一泉有餘澤。我將辭海水,濯鱗清冷池。我將辭鄧林,刷羽蒙籠枝。海水非愛廣,鄧林非愛枝。風波亦常事,鱗羽自不宜。(或作不自疑。)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風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

【贈崔立之】

(此篇從《文苑》。公與立之唱和最多,有《贈崔立之評事》,有《酬崔二十六少府》,有《寄崔二十六立之》,有《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而此詩乃見於《外集》,又有《酬藍田崔丞詠雪》之作,世傳以為公逸詩,今亦附集後雲。)昔者十日雨,子桑苦寒饑。(桑苦寒,或作來寒且。考《莊子·大宗師》篇,實作子桑。)哀歌坐空屋,(或作房。)不怨但自悲。其友名子輿,忽然憂且思。褰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疑。好事漆園吏,(莊子嚐為漆園吏。)書之存雄辭。千年事已遠,二子情可推。我讀此篇日,正當雨雪時。吾身固已困,吾友複何為。薄粥不足裹,深泥諒難馳。曾無子輿事,空賦子桑詩。(或無此二句。《山穀詩》,有次韻楊明叔見餞雲:“桑輿金石交,既別十日雨。子輿裹飯來,一笑相告語。”雲雲。事意皆與公此詩同。)

【贈河陽李大夫】

(疑為李。德宗初,為河陽節度使。公年十二,當大曆十四年,隨伯兄會遷嶺表,會卒,從鄭嫂歸葬河陽。時李希烈、李惟嶽、田悅、梁崇義、朱滔之徒,相扇繼變,中原騷然。故祭鄭嫂文雲:“既克反葬,遭時艱難。”而此詩亦有“四海失巢穴”之句,時年十四五矣。公嚐自言十三而能文,恐或然也。)

四海失巢穴,兩都困塵埃。感恩由未報,(由未,或作未能,或作能未。今按:由、猶古字通。)惆悵空一來。裘破氣不暖,馬羸鳴且哀。(裘破,或作破裘。氣,或作竟。馬羸,或作羸馬。)主人情更重,空使劍鋒摧。

【苦寒歌】

黃昏苦寒歌,夜半不能休。(夜半,或作半夜。)豈不有陽春,節歲聿其周。(或作“歲聿不其周”。節歲,或作歲節。)君何愛重裘,兼味養大賢。(何愛下疑有脫字。養或作成。)冰食葛製神所憐。(神所,或作誠可。)填窗塞戶慎勿出,暄風暖景明年日。(或作需明年,非是。)

【贈同遊者】

(已見正集。)

【請遷玄宗廟議】

(蜀本、《舊誌》,或無“廟”字,非是。《舊史·禮儀誌》:長慶四年五月,禮儀使奏,時穆宗當。公豈以吏部侍郎為禮儀使邪?)

右禮儀使奏,謹按《周禮》:“天子七廟,(《穀梁傳》雲:“天子至於士,皆有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尚書·鹹有一德》亦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尚書”至“觀德”十六字,《舊史》缺。)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有一國者祭五代。”(或無卿字。曰上或有亦字。祭七代,或作事七世。祭五代,或作事五世,或作祭五廟,)則知天子上祭七廟,(或作代。)典籍通規,祖功宗德,不在其數。

國朝九廟之製,法周之文。太祖景皇帝始為唐公,肇基天命,義同周之後稷。高祖神堯皇帝,創業經始,化隋為唐,義同周之文王。太宗文皇帝神武應期,(應,或作膺。)造有區夏,義同周之武王。(下或有也字。)其下三昭三穆,謂之親廟,與太祖而七。四時常饗,自如禮文。

伏以今年宗廟遞遷,玄宗明皇帝,在三昭三穆之外,是親盡之祖,雖有功德,新主入廟,禮合祧藏太廟中(藏下或有遷字,或作“祧遷藏太廟中”。中下或有從字。)第一夾室。每至之歲,合食如常。謹議。

【範蠡招大夫種議】

詩之序議

三器論(此三篇,蜀本刪去,今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