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到家啊,都準備好了,你自己去做吧。”丈夫也有些生氣了。
與丈夫的爭吵不斷地增溫,由於語言過激,兩人互相打鬥起來。玲子一見對方還了手,一怒之下,背過氣去,丈夫見狀急忙收手,馬上呼人搶救。玲子終於在眾人一陣手忙腳亂的救治下,緩過這口氣來。可是卻落下了終身都無法治愈的毛病——手腳抖顫,給自身和家庭生活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氣大傷身,像玲子這樣為了一點不值得的小事就無節製地動怒,而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實在不值得。
醫學上認為,人在發怒時,體內的腎上腺素含量會明顯增高,促使交感活動性物質增加,誘發血管緊張素增加,促使小動脈收縮痙攣,致使血壓升高。同時,發怒時還會導致心跳加快,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失常等。憤怒還可以使人的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出現消化係統功能紊亂等。
發怒既然如此損害身心,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要把怒火壓在心底?當然不是的。有研究證明,怒氣如果得不到宣泄同樣損害健康。英國有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積貯在心中的怒氣就像一種勢能,若不能及時加以釋放,蓄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爆發,很可能會釀成大禍。
正確的態度是疏泄怒氣,適度釋放,我們可以將心中的不滿坦率地講出來,如找知己好友無所顧忌地去傾訴,或利用寫信、寫日記的形式使怒氣在字裏行間得到排解。也可以到室外打球、跑步、爬山,對著曠野高聲地呼喊,呼吸新鮮空氣,讓怒氣發泄出來;亦可通過埋頭工作或欣賞一段樂曲的方式來轉移情緒,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容易動怒的人,光知道如何去發泄自己的怒氣是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能養成包容、寬解的習慣,減少怒氣,知道如何製怒,才是上策。
邁出第一步就意味著成功
一個有著悲劇色彩的小男童,在1889年出生在了英國倫敦的一個平民家庭。他的父親過早地去世了,母親也精神失常,他成了孤兒。苦難的經曆使他幼小的心理變得異常脆弱,他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在學校裏幾乎沒人喜歡他,包括他的老師在內。沒辦法,他隻能輟學了。但他舍不得離開那裏,一有時間他就去學校附近逛逛。有一次,學校舉辦一個歌舞會,很多同學都報了名準備參加演出。
他不能待在所謂的家裏,因為養母會無端地虐待他。他閑逛著就來到了學校的大禮堂門口。出於好奇,他往禮堂裏探了探腦袋,他看到有很多同學在那裏排練。他這一探頭剛好被老師發現了,老師便將他叫了進去。那位老師說因為有一個同學生病了,不能來參加演出了,問他願不願意來參加演出。他猶豫著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能上舞台演出。他被老師牽著手,亦步亦趨地走上彩排的舞台。由於太緊張,他差一點在舞台上摔一跤。
第二天,他和同學們一起登上了舞台。麵對台下師生們的歡呼聲,他嚇得渾身發抖,嗓子眼裏就像塞了棉花一樣,發不出一點聲音,好在他站在不明顯的位置上,台下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演出太讓他激動了,好久他還沉浸在演出的回味裏,長這麼大這是他第一次擁有激動的感覺。因為他的私自出走,養母終於把他趕出了家門。但這一場演出始終使他不能忘記,晚上他一個人躲在草棚裏回憶那天演出的情景,並且自創了一套小節目。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一個馬戲團來到他所在的小鎮,他找到團長,他把一個流浪兒的辛酸以喜劇的形式表演得活靈活現,讓人笑過之後感到滿是淚水的苦味。從此他隨流動劇團,跑遍了英國的每一個角落。後來他到了美國,在影片《威尼斯賽車記》中創造了“夏爾洛”這一悲劇性小人物形象,從此這個特別的流浪漢形象風行世界七十年,經久不衰。他就是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
提起卓別林,人們就會想起他穿著肥大褲子,腳蹬一雙大頭皮鞋,頭戴破爛禮帽留著硬毛胡子的喜劇形象。卓別林給觀眾帶來了無窮的歡樂,然而,卻讓人們無法言說那是歡樂的眼淚還是辛酸的眼淚。
“勇敢地邁出自己的腳步”,這是卓別林寫在日記上的一句話。他一直以這句話激勵著自己。真不敢想象,當初如果卓別林沒能勇敢地邁出那一步,他將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