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真正研製過航拍無人機,所以戚烈和屠老爺子都清楚,擺在大規模商業化批量產麵前的問題還很多。
首先是動力係統,這是航空器必不可少的部分。
僅以現有的電池能量密度而言,顯然還不足以支持長時間飛行,要想實現航時、載重之間的需求平衡,最佳辦法還是汽油機。
活塞動力係統其實就比較靠譜,但它麵臨的問題也同樣不少,其中主要體現在功率輸出的平衡。
戚烈的想法一直都是打算走多軸旋翼機路線,類似上位麵的大疆無人機那種,相對來說,飛行會比較穩定。
但多軸無人機也有硬性要求,必須每個螺旋槳的軸功率輸出得完全相同,電動機可以很輕鬆實現精確控製,但活塞發動機就很難做到。
不過還好,大家也不是一根筋的人,在溝通當中,屠老提出可以考慮共軸反槳直升機方案。
說起共軸反槳直升機,戚烈第一反應:卡28係列。
反正航拍無人機不要求機動性,完全沒必要搞得多靈活,隻要能穩定飛行,可以完成基本的飛行控製要求。
足矣!
既然是屠老提出可以先采用共軸反槳直升機,自然就不用擔心活塞動力下的多軸旋翼機功率平衡,采用發動機直連輸出軸方案,其實差不多也就夠了。
先把硬件路線確定,然後說無人直升機的飛控係統,這反而是不用擔心,屠老爺子也都說過,他可以找以前的徒子徒孫來處理。
老爺子打開電腦,找出之前早就已經建好的三維模型,顯然是“早有預謀”了很多。
戚烈看了兩眼,總體感覺挺不錯,也問著:
“按照這三維模型做開發,飛機的重量和體積怕也是有些超重吧,最大載荷與滯空時間如何?”
戚烈對這種專業數據是兩眼一抹黑,就連他生平引以為豪的眼神風洞能力,現在也派不上用處,隻有老老實實地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問。
自己的方案,老爺子當然清楚的很,簡直如數家珍。
“大概能攜帶30公斤載荷,滯空時間可以保證兩小時左右,全套的雲台、航拍設備都可以輕鬆兼容。”
數據給的並不怎麼詳細,但管中窺豹,戚烈大致也能看出這款無人機的個頭大小,以及它對應的飛行能力。
首先可以確認的是,這款無人機的航拍需求肯定是沒問題,一次起降,足以保證完成所有航拍鏡頭。
更有甚至,戚烈還腦洞大開,建議著:
“像這玩意兒啊,我看完全可以投入到農業植保無人機領域,三十公斤的載重,對應也有三十來升的藥液攜帶量,一天工作下來,完成千畝農藥潑灑是完全可以做到。”
其實還別說,現在戚烈真感覺這款載重三十千克的汽油無人機平台大有潛力,一方麵是高端影視行業航拍,另一方麵則是農業植保。
想到關機之處,甚至情不自禁,反問著屠老爺子。
“您可知道,這次amad防空係統最大的采購方都是誰沒有,應該是八成想不到。”這邊正說著無人機,戚烈又突然扯到amad防空係統,思維好像有些太過於跳躍。
老爺子再怎麼想,他也不可能知道阿樂泰地區的蚊蟲泛濫,建設兵團雖然苦不堪言,但依舊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