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食物中毒:教孩子做好預防與應對(1 / 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得以生存的最基本因素就是食物,人要從食物中攝取必需的營養,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與成長。但是,有句話也叫“病從口入”,有時候吃的東西卻會引起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嚴重的甚至會威脅生命。因此,父母應該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應該做好預防與應對。

冬季的一個中午,上初中2年級的許東和幾位同學放學後沒有回家吃飯,而是一起到學校旁邊的麻辣燙小店去吃燙菜。熱乎乎的燙菜,再加上小店裏贈送的小鹹菜,幾個人吃得都很舒服。

但到了下午快4點的時候,許東忽然覺得頭暈、惡心,肚子還疼,他的異常引起了講課老師的注意,老師發現他嘴唇發紫發幹,剛要詢問,沒想到又有幾名同學也都出現了類似的症狀。老師一看情形不對,立刻讓同學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許東和幾名同學都很快被送到了學校附近的醫院。醫生一檢查,診斷他們是“亞硝酸鹽中毒”。經過醫生的緊急救治,幾個人總算是脫離了危險。

後來,經過相關人員調查,發現許東他們中午吃的小鹹菜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這些小鹹菜剛醃了一個星期左右。因為醃製蔬菜在8天以內,食鹽濃度在15%以下時,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許東和幾個同學得知後,都出了一身冷汗,他們決定一定要加強這方麵的知識學習,防止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許東和夥伴們的經曆,真的是很驚險,要知道亞硝酸鹽中毒是有可能會造成人死亡的!由此可見,加強孩子對食物中毒的認知,提醒他多多預防,幫助他學會應對,這是父母應該注意的。

所謂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汙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後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數是由細菌感染,少數由含有毒物質(有機磷、砷劑、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魚)等引起。

對於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他的活動範圍無非是家庭、學校。有的父母認為,在家有父母照看,在學校還有老師照看,孩子怎麼可能會吃出毛病來呢?尤其是在家裏,父母多會認為自己給孩子吃的,都是含有豐富營養、對身體有利的食物。但是,父母也要知道,食物中毒大多是在不經意間造成的。而控製食物中毒,其關鍵就是在預防。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對孩子進行教育,教會他對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應對方法。孩子隻有吃得健康,他的身體才能正常吸收營養。

培養建議

建議一:幫助孩子養成飲食衛生習慣

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由於吃壞東西而造成的中毒,即細菌性食物中毒。這種中毒占食物中毒總數的一半左右,其中大部分又是由於日常飲食衛生不注意所造成的。因此,要預防食物中毒,首先就要保持一個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類似的措施,例如借孩子害怕打針這件事,讓孩子記住了一定要講衛生。幫助孩子養成諸如“飯前、便後洗手”、“保持餐具清潔”、“生吃水果要洗幹淨”等的良好飲食習慣,這才能讓孩子提前做好預防。

另外,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也是針對新鮮食物的,對於腐敗變質的食物,不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去吃,因為那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二:告誡孩子不要隨便亂吃外麵的東西

外麵賣的有些食物並不衛生,孩子因為吃了這樣的食物而中毒的情形時有發生。所以,父母應該時刻提醒孩子,要以身體健康為重,不要隨便亂吃外麵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