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看似離孩子很遠,但是,孩子的成長中蘊含著太多不確定因素。孩子在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說了哪些話,父母不可能一一記錄在冊。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提起一份警覺,讓孩子有能力保護自己。當孩子可以主動地遠離毒品時,安全成長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了。
李先生是一個繁忙的生意人,隨著電視上類似《青少年遠離毒品》教育節目的增多,李先生也認為應該找機會讓10歲的兒子了解毒品的危害。
一個周末,市博物館開展了關於禁毒的展覽。李先生就帶著兒子去參觀,還特別在博物館開設的“陽光課堂”中聽了一堂深刻的防毒教育課程。之後,父子倆沿著展廳仔細觀看展出的圖片和標本。
當他們走到一個畸形嬰兒的模型前時,兒子好奇地問:“爸爸!這個嬰兒與前麵的嬰兒不太一樣啊!”
“是啊!這個就是母親懷孕時吸毒,最後孕育出一個不健康的嬰兒。所以,毒品就像是毒蛇,一旦讓毒品纏上了身,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當父子倆看到一個吸毒者的身體發黑潰爛的照片時,李先生對兒子說:“孩子!人最關鍵的就是要珍視自己的健康,身體好,比什麼都重要。”
兒子點頭並說:“爸爸!我記起來了!電視上有的吸毒的人在房間裏麵打滾,好可怕!”李先生借著兒子的話說:“所以,你不論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千萬不要沾染毒品。”
“爸爸!我記住了!你也不能沾染毒品啊!”兒子答應的同時,還不忘囑咐父親。
李先生帶兒子參觀禁毒展覽,使孩子在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和標本中對毒品生起厭惡心和畏懼心。孩子有了討厭並害怕毒品的心情後,就會主動地遠離毒品。與此同時,李先生還不斷地告訴孩子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告誡孩子一定不能沾染毒品。孩子通過展覽直觀地認識到毒品的危害後,還不忘了提醒父親要遠離毒品。看來,李先生的這次教育效果很好。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毒品貿易額達8000—10000億,僅中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就有200多萬。而毒品不僅僅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導致家庭破裂和其他類型的社會犯罪。而青少年又是接觸毒品的高危人群,因為青少年好奇心強、辨別是非能力差、社會經驗少,如果再接觸一些有不良嗜好的同伴,就很容易沾染毒品了。
因此,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把好關,千萬不要讓孩子的一生毀於毒品。如果父母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溫暖的關懷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安全而快樂地成長。
培養建議
建議一:給孩子溫馨的家庭環境
在沾染毒品的青少年中,絕大部分孩子都缺乏父母的關愛,特別是缺乏父母對自己精神上的引導。他們要麼從小不被父母關注,常常與不良社會青年交往;要麼是家庭經濟條件富足,但精神世界極其匱乏。因此,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父母的關愛是讓孩子獲得精神富裕的基本條件。同時,有了父母的重視,孩子也會感到自尊的重要。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感受不到溫暖,就會在同鄰人那裏尋找溫暖,而一群缺乏家庭關愛和家庭教育的孩子聚到一起時,就很容易成為所謂的“不良少年”,如此一來,父母就等於把孩子推向了危險的境地。
而父母常常關心孩子,常常在精神上引導孩子,孩子就不容易與不良環境接觸。即使遇到自己判斷不了的事情時,孩子也會及時與父母溝通,從而獲得父母的幫助。因此,讓孩子遠離毒品、遠離危險的根源在於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