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應對盜搶:教孩子麵對意外學會鎮定(1 / 2)

如今,社會上存在一些不法分子或不良少年,他們把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學生鎖定為目標,對他們進行威逼、搜身,實施搶劫。這種行為直接導致被搶的孩子在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並由此變得膽小、懦弱。因此,父母應該教孩子冷靜、理智地應對盜搶行為。

周末,10歲的孿生兄弟東興和騰飛參加完輔導班,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東興說:“媽媽,我們今天被打劫了。”起初,媽媽以為兒子在開玩笑,說:“什麼?被打劫了?”東興繼續說:“嗯,我們被一個高年級的同學打劫了,就在中醫院的門口。”

媽媽急忙問:“你們怎麼應對的?”東興說:“他攔住我們,問我們有錢嗎?我們說沒有,然後不理他,繼續往前走。他就一直跟在我們後麵。”媽媽接著問:“那你們怎麼不去中醫院呢?”東興解釋說:“我讓騰飛去中醫院門衛處叫人,他沒去。”騰飛解釋道:“當時,我嚇壞了。”

媽媽追問:“那然後呢?”東興說:“他一直跟著我們,突然拽住我的衣服,跟我要錢。這時候,我放下書包,轉身捏住了他的脖子。後來,那個同學說了一句‘我不跟你一般見識’,就走了,我們就回來了。”這時,媽媽才意識到兩個孩子真的遭遇了搶劫,然後對他們說:“你們今天表現得不錯。好了,別再想它了,去洗手吧,咱們吃飯。”

晚飯後,爸爸也回來了,知道這件事後,開導兩個孩子:“以後遇到類似情況不要和他動手,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可以運用一些計謀和策略,但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他有武器,就先把錢給他,記住他的相貌,然後到派出所報案……”兄弟倆聽得很認真。

10歲的東興和騰飛遭遇了高年級同學的搶劫。當時,騰飛因為遭遇搶劫時緊張、害怕,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東興也是因為害怕受到攻擊,所以主動去捏那個高年級同學的脖子,好在事後沒有發什麼惡劣的結果。

麵對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媽媽沒有說過多安慰的話,而是肯定他們的表現,然後讓他們別再想剛才的事了,並用吃飯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以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待晚飯後,孩子們的心情平複了,爸爸生動地給他們上了一節應對搶劫的安全課,讓他們在保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與歹徒鬥智鬥勇。這樣的教育方法非常值得父母借鑒。

生活是美好,但社會也是複雜的。如今校園及周邊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父母、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對於身心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的孩子來說,防範能力比較低,在麵對一些侵害行為時,往往會十分被動,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因此,父母應該盡早地教孩子鎮定自如地應對搶劫、偷盜等類似的突發事件。

培養建議

建議一:告訴孩子,遭遇搶劫後要報告父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