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家族的成員,大小參差不齊,大恐龍有6個大象那麼大,小恐龍卻跟一隻雞差不多。
令人不解的是,從發現的大量恐龍蛋化石來看,雖然大小也不盡一致,但是差別卻不大。恐龍蛋比現生的鳥蛋大,但跟恐龍自身的個子相比就顯得小多了。
小恐龍的蛋不大,還說得過去;大恐龍的蛋也不大,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事實上,恐龍蛋的大小並不與恐龍的身軀成比例地增長。如果成比例增長,那些數層樓高的大恐龍勢必就要下巨大的蛋才對。可是我們從未發現過那樣大的蛋化石。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化石才像哈密瓜那樣大,而且這麼大的蛋也極少見。
這一現象,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恐龍下的蛋太大了,蛋白、蛋黃就多,壓力就大,蛋殼承受不了,極易破碎。如蛋殼太厚,恐龍寶寶出殼時就很困難了。寶寶弄不破蛋殼,出不來,就會死在蛋中。再說蛋太大了,目標也大,易引起敵人的注意,危險性大,就不容易保存。
還有,蛋的體積太大,蛋的數量就要減少,這對爬行動物傳宗接代十分不利。因為爬行動物的幼仔,成活率是很低的。
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幼仔的死亡率很高,隻有極少數能幸存下來並“長大成龍”。因此,爬行動物都采取多產卵、產小卵的辦法來提高後代的成活率。
盡管恐龍一生都在長個子,而且壽命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