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戰役的關鍵時刻(1)(1 / 3)

八十二從平遙到屯留

夜幕籠罩著晉中盆地,在平遙、介休戰線,敵我雙方的對射像燃放爆竹一樣熱鬧,火光撕扯著巨大的黑色天幕。

八路軍二十團團長戰鬥英雄楚大明組織團隊進行一次突然的強大的反突擊,把閻軍暫四十九師第二團和日寇古塜大隊趕到鐵路以西;命令炮兵連長杜修德用迫擊炮打鐵軌一線,拆斷敵人的進攻;全團從容地撤退下來。在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以前,部隊朝東南方向開進,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二十團靜悄悄地穿過那塊寶貴的平地和幾個整潔漂亮的村莊,來到平遙南麵的土山邊上,清點人數和整理著裝後,沿著大道向南山裏走去。

一營營長苟正銀和團長楚大明並轡而行。

“為啥子要撤?”

“旅長的命令。”

“啥子嘛,不到太原受降了?”

“去個卵,老窩叫人給端了!”

“真泄氣,我還等著穿皮鞋呢!”

楚大明打了苟正銀一拳。

“我看還是草鞋牢穩!”

在二十團的幹部中,隻有苟正銀愛跟楚大明開玩笑。他們都是紅軍,年齡相當,又是生死戰友。更為重要的是,苟正銀升任副團長的命令,不久即可下達公布。

進入山區,部隊開始活躍起來。人們記得,這是回頭路。

再往前走,就是沁源的郭道鎮,這裏是老根據地。楚大明和他的戰友們像外出的人回家一樣,山路是那樣的熟悉,雙腳踩在路麵上是那樣的踏實舒服——這是在八年抗戰中,用鮮血和生命扞衛和建設的革命根據地。回家總是親切和愜意的,戰士們邊走邊唱起歌來。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打仗全靠子弟兵。

不分兵來不分民,軍民本是一家人。

聰明的戰士用歌聲向根據地的鄉親們報告:子弟兵回來了。

老二團和二十團回來了,消息像風一樣吹遍山頭和山穀,沿著沁河刮了下去。

根據地的群眾把好吃好喝的東西拿出來,忙壞了婦救會的大娘大嫂和姐妹們。

但是,老鄉們也在納悶,剛下山半個月,為甚又回來?鬼子投降了,為甚不捉一批小日本牽回來?

其實,部隊中多數人也在納悶。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指出:由於蘇聯對日宣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進攻,為奪取最後勝利而鬥爭。10日,朱總司令發布全麵反攻的命令。1日,一二九師劉鄧首長命令太嶽軍區主力環繞奪取太原的總任務,向平遙、介休進軍。

13日,部隊準備行動。二十團把開荒生產的幾百畝土地和生產資料全部贈給駐地群眾,部隊進行大反攻的政治動員,殺豬宰羊改善夥食。楚大明還興致勃勃地給幹部們講,準備進大城市,要學會擦皮鞋,嚴肅軍容風紀等等。幹部戰士也興高采烈,認為八年抗戰勝利了,熬出頭了。

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地軍民歡欣若狂,共慶勝利。

三六八旅奉命向平遙、介休晝夜兼程開進。

楚大明團和兄弟部隊一起,在民兵和地方武裝配合下,破除張蘭鎮至萬義鎮數十裏的鐵路,阻止蔣軍主力北上奪取人民抗戰的勝利果實。

為打通北入太原之路,楚團奉命對張蘭鎮、孫村之敵發起攻擊,殲敵一部。接著遇到閻錫山的暫四十八師、四十九師和日寇澄田師團一個聯隊的抵抗,閻日軍隊組成一道屏障,阻止八路軍對日寇受降。

其實,人民並不健忘,自1941年閻日簽訂共同反共協定之後,日偽聯合進攻八路軍的情況仍記憶猶新。太嶽軍民唱的“六十一軍長,漢奸梁培璜”的歌子,家喻戶曉。閻錫山和日寇是一家人。還在今年8月1日,太原日酋澄田將軍秘密通報閻錫山關於日軍投降的信息。閻錫山速派其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赴太原,派其軍長高倬之、梁培璜分別進運城、臨汾為接收大員。閻錫山在日軍保護下,率二十三軍、八十三軍進駐太原,偽綏靖軍搖身一變,成為閻錫山的省防軍。

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國民黨蔣介石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不準向日偽軍舉行反攻,收複失地。當我太嶽軍區主力到達平遙、介休與日偽軍進行激戰的時候,在閻錫山的策劃下,於8月21日,命令其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領五個師占領我上黨地區。

上黨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古有出東陽關可俯察冀南,扼天井可封鎖豫北,得上黨而望中原等語。閻錫山妄圖控製晉東南,分割我太行、太嶽根據地,配合國民黨軍實現奪取華北、進攻東北、控製長江以北的戰略企圖,恢複閻錫山在山西的土皇帝地位及其反動統治。上黨地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8月底,中央軍委電令晉冀魯豫軍區劉鄧首長,閻軍占我上黨地區,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消滅之。劉鄧決心集中太行、太嶽、冀南部隊主力,發動上黨戰役,全殲史澤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