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最高的榮譽(5)(1 / 2)

1944年底,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薄一波任命吳效閔為二十團政治處主任。有些同誌好心地告誡說,二十團團長楚大明是個驍勇善戰的軍事指揮員,他在冀南廣大的平原上作戰就像蘇聯英雄夏伯陽(即瓦西裏·伊凡維奇·恰巴耶夫)在莽莽草原上騎著戰馬揮著戰刀,帶領紅軍戰士打擊白匪軍那樣,是個傳奇人物。但是,他也和夏伯陽一樣,是個脾氣很壞桀驁不馴、難以駕馭的人;和夏伯陽一樣,對知識分子的看法上有偏見,認為知識分子出身於富貴之家,成長於溫柔之鄉,是一群口頭革命派,嘴巴上講的是一套一套,打起仗來畏葸不前,貪生怕死……

吳效閔來到晉城縣大陽鎮,把馬拴在院子裏的一棵樹上,走進團長所在北屋,敬了一個禮,雙手把旅政治部的介紹信恭敬地遞給楚大明團長。楚大明這時似乎一門心思地研究作戰地圖。

“報告,政治處主任吳效閔前來報到。”他講的山西話,口齒是清楚的。

楚大明隻用眼光一掃,表達他不甚滿意的第一印象。站在他麵前的政治處主任,是一個典型的文弱書生,在帽簷(這種帽簷在二十團是看不到的,隻有旅宣傳隊和旅以上機關幹部中才能看到,而且把衣服和帽子洗到發白程度)下麵,是一張顴骨高聳的長臉,一副高度近視鏡後麵目光明亮卻有幾分拘謹,顯得有點營養不良的瘦弱中等身材。

“這種人,做個教書匠還可以……陳賡司令員怎麼搞的,為什麼把這種人派到我這裏來……”楚大明想著。

“怕死嗎?”團長沒有抬頭,但終於說出見麵後的第一句話。

“不怕。”

“那好。今天晚上你帶九連去把穀峪村前邊的那個炮樓攻下來!”

“是!”

楚大明終於抬起頭,喊警衛員把主任送到政治處去,並要警衛班給主任配個警衛員。

團長這個見麵禮,使吳效閔感到難以承受,雖有心理準備仍感到意外。

到了政治處,他了解到,九連是個新組建的連隊,連長曾是司令部的警衛班長,又到四連當排長、副指導員,新任九連連長。

深夜,飄灑著棉絮般的雪團。

九連攻打日寇炮樓成功。喜訊很快傳了過來。

翌日上午,九連連長紀誌明笑眯眯地來到團長楚大明麵前,立正敬禮。

“紀誌明,主任打仗行嗎?”

“行,他很勇敢!”

“唔,講具體點。”

“吳主任戴的近視眼鏡,鏡片太厚,夜裏黢黑黢黑,天上又下著鵝毛大雪,他看不清路。我們指導員用根棍子牽著他。接敵時,他跑得很快,跟著指導員在我的後邊,敵人的子彈撲哧撲哧落在腳底下,吱兒吱兒在身邊亂飛,他沒有躲藏,也沒有彎腰……”

“停!”楚大明厲聲說,“你在他前邊指揮戰鬥,後腦勺又沒長眼睛,是怎麼看到他的?”

“是指導員告訴我的。”

“好,要講清楚。”

“是!一排長安玉峰指揮土坦克衝上去,一包炸藥摧垮敵炮樓,我帶領二排、三排衝上去時,鬼子已被埋在炮樓底下。我親眼看到主任和戰士們一起衝到被摧毀的炮樓跟前的。吳主任當時誇獎我們說,一排打得好!一個新連隊能單獨攻克鬼子的炮樓,是很不簡單的,不愧是冀南太平原上的主力部隊。”

楚大明滿意了。

“是啊!我想陳賡司令員給我楚大明派幹部,不會派個孬種!”

1945年2月5日,吳效閔主任給全團排以上幹部做了一次形勢報告,從意大利投降到蘇聯紅軍攻打柏林,從太平洋戰場美軍對日激戰到華北日寇的頹勢,以及八路軍、新四軍目前處於對日寇大反攻前夜的大好形勢。層次分明,具體生動,邏輯性強。兩個小時裏,沒人打瞌睡沒人去解手沒有人交頭接耳。

幹部反映,這是二十團成立以來,我們聽到的最精彩最過癮的政治報告。從此,吳主任的威信陡然提高,一些人對他的藐視態度為之一掃。

通過這一段工作,吳效閔對楚大明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心中的怨氣便逐漸消退。其實,楚大明是喜歡知識分子的,特別是學習了《中共中央關於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之後,他的態度已有了根本的轉變。他同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敵軍工作幹事譚立夫成為好友;同延安過來的知識分子教導員王幹關係甚篤;他能夠把團宣傳隊扮演小姑娘的知識分子田涯,培養成主力連隊的指導員、連長。當然,傳聞也不無根據,第一,他確實對知識分子粗暴;第二,他極度藐視窩囊廢、怕死鬼。

1945年3月,太嶽軍區主力發起豫北攻勢戰役。

楚大明要求吳效閔跟著他打仗,參加戰役戰鬥的全過程,他要具體考察一下吳效閔的軍事素質。

從4月起,楚團發揮平原作戰特長,采用“村落戰”的戰術,連續奔襲楊毛莊、義莊、西尚、西成莊,殲滅日偽軍近千人。在孟縣金山寺戰鬥中,三營同日寇拚刺刀,殺出威風。團政治處主任吳效閔對楚大明每次戰鬥中敵情判斷、作戰布置、組織指揮,特別是在危險緊急情況下果斷正確處理,都欽佩不已;而楚大明對他能緊緊跟上勇敢作戰,也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