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對丈夫自由的幹涉,對他時間和精神上的占有,歸根結底源於她對丈夫的愛。一方麵出於她的本性,在婚姻中,她處於強勢,她對所鍾愛的事物都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不希望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她需要完全百分之百屬於自己的感覺。
還有一方麵,是婚姻中,女人本身處於弱勢,她的占有欲本來沒多麼強烈。但當遇到自己心愛的男人後,害怕失去的心理激起了她的占有欲。這樣的女人覺得占有意味著安全。與其說她不信任丈夫,不如說她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
丈夫身邊有那麼多的優秀女人,年輕又漂亮,而自己隻不過是一朵美麗不再的“明日黃花”。麵對如此多的情感誘惑,他還會遵守當初的結婚誓言嗎?
占有欲強的女人往往更容易受傷。因為婚姻中的線繃得太緊,必然會斷開。
很多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有一雙羽翼豐滿的翅膀,同時又擔心他的翅膀過硬而飛離自己,因此,她們過得很累。
女人應該給男人來去的自由,給他輕鬆的愛;當他感到輕鬆的時候,也是女人快樂的時候。
愛人之間要留有空間
你去開會,會場中有10個依次排列的座位,6號位和10號位已經分別坐上了兩個陌生人。這時,你會選擇第幾個位子坐呢?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這種情況下,走進會場的第三個陌生人通常會選擇8號位子,而走進會場的第四個陌生人通常會選擇3號或4號位子。
心理學家發現,陌生人之間在自由選擇位子時通常遵循這樣的法則:一個人既不會緊挨著一個陌生人坐下,也不會坐得離那個陌生人很遠。因為,緊挨著陌生人坐下,對方會變得不安,甚至可能會把身子移向另一邊,而這個人也很可能會感覺不自在。但是若在離陌生人很遠的位子坐下,就有可能傷害到對方,對方可能認為自己因某些不好的地方而被你嫌棄。因此,人們在潛意識的驅使下,往往會選擇既能給人留有一定空間,又不致對人造成無聲傷害的位子。這就是心理學上尊重個人空間的“適當疏遠原則”。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生活空間,如居室、床位、座位、辦公桌等,這些都不喜歡被別人侵占。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公共汽車上我們也願意一個人獨占兩個人的座位;在影院時,如果空位很多,則我們寧願去坐較偏的位置,也不願坐到中間與別人緊挨著。
所以說,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個人空間。且這個個人空間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容侵犯的,但是這個空間又不是無限大。通常情況下,親密友好的人距離就近,但是再近的距離也不是“親密無間”。同樣,個人空間不僅僅是體現在空間距離上,還體現在人們的心理距離上,一個人心理上的個人空間更不容侵犯。
著名的電影明星嘉寶曾歎息說:“他們不讓我單獨待著。”這是一位名人在私人空間被剝奪後的一聲無奈的歎息。其實,不隻是名人才會有這種對私人空間的需求,平常人也同樣會有私人空間被侵犯時所產生的苦惱。這種心理上的個人空間,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試想一個在別人眼裏是個透明人的人,該多麼沒有安全感。
長期以來,人們對親密的關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誤解,比如,朋友之間的關係,應該力求達到雙方都各自願“把對方的一切都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去”的地步。其實,如果你和朋友的關係真的走向這一“親密關係”的路途,則你們的友誼將會滋生太多的隱患。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兩個朋友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可是卻在突然翻臉後,變得比仇人還仇人。
同樣的道理,愛人之間也應該留有各自的空間。德國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曾說:“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成長的積極關心。哪裏缺少這種關心,哪裏就沒有愛。”但是,關心不是束縛,如果不顧對方的感受而強加於人,關心過度或者關心錯了地方,就變成了控製,反而會令戀人厭煩。
有個女孩就要出嫁了。新婚之前,她向母親提出了一個問題:“媽媽,結婚後我該如何把握愛情?”
母親笑著說:“愛情怎麼能把握呢?”
女孩驚奇地追問道:“愛情為什麼不能把握?”
母親看到女兒滿臉疑惑的樣子,就從地上捧起一把沙子,放在女兒麵前。女兒很奇怪母親的舉動,發現那把沙子在母親的手裏,沒有一點流失和撒落。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指縫間瀉落下來。母親鬆開了手,女兒發現沙子少了許多。她看著母親手中的沙子,心中若有所思。最後母親對她說道:“愛情就像手中的沙子一樣,不能刻意地去把握,否則,你將會失去愛情。”
愛的權利就是都自願為對方多做些事情,愛情的權利,不在於對方必須回報愛,愛情的意義也不在於保證你一定可以得到照顧。愛不可以相互交換,付出是自願,得到是幸運。
為了婚姻的幸福,女人常常勤奮而癡情地吐出情感之絲,將男人網在自己的世界裏,像藤纏樹那樣不肯給他們半點活動的空間。但網來網去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男人尤其是已婚的男人是非常渴望自由的,隻要給男人以足夠的自由和信任,他們就能很容易和女人相處得親密無間。
在給對方空間的同時,別忘了給自己留一片天空。因為,不管愛情多麼真摯。對方都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不要以為找到了真摯的愛就找到了最終的歸宿,就應該永遠被無微不至地照顧和保護。得到愛人的支持和幫助,當然是幸福;但是別忘了,愛你的人是會變化的,因此,務必要保持你的獨立性。
無論是夫妻也好,戀人也好,其物質基礎是兩個獨立成熟的個體,兩個人在一起,應該使兩個人生活得更加獨立、更加快樂,但這並不意味著原來獨立的自我消失了。
愛情中的雙方本來就是兩個交叉的圓,交叉的那部分是彼此分享的領域,可以讓雙方交流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未交叉的部分是給個體提供成長的空間,讓各自保持個性,隻有保留自己的個性空間,才能保持長久的吸引。人與人之間是需要有距離的,就像刺蝟一樣,太近了,就會彼此紮著對方。給自己一片天空,也讓對方有一片空間的自由,對彼此都好。
沒有哪個人不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隻是因為愛著對方,所以,就想把自己的全部給予他(她)。其實,那樣會讓男人和女人都活得很累。
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給對方,就給了對方控製你的權利,你就沒有權利抱怨了。既然你把照顧自己的權利交給對方,或者全盤接受照顧對方的要求,那你就應該準備接受可能的煩惱與婚姻中的不快。
人與人之間交際的最恰當距離是若即若離,夫妻之間也不例外。夫妻間長期的耳鬢廝磨,免不了要產生一些疙裏疙瘩,對婚姻的保鮮會起副作用,因此需要保持一些“若即若離”的“幹燥粉”,才能吸附一些不利的濕氣。“若即若離”的功效,在於保持幹燥的距離,即結了婚也保持戀愛時雙方的相對獨立性和自由度,反而會激發相互間的吸引力。
把握戀人交往的度
戀愛中,戀人的意見並不能都接受,所說的話也不能都言聽計從。如何使用否定和拒絕的藝術呢?
含糊其辭在戀愛中意義非凡。比如,女朋友穿一條裙子,自覺漂亮,在你麵前得意地轉了一圈後問你:“美嗎?”你不僅不認為美,還覺得有點難看,於是你含糊其辭地回答:“還好!”隻要對方是稍有靈氣的女孩,便能體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你的女友希望你給她買件像樣的衣服,於是暗示你:“瞧,人家的衣服多漂亮,是男友送的。”但你覺得本季節她的衣服已經夠多了,說不,女友會覺得你很小氣,怎麼拒絕呢?你可以這麼說:“的確美,不過我讚賞蘇格拉底的一句話,‘女性的純正飾物是美德,不是服裝’。”話的表麵並未拒絕,但對方絕不會認為你是同意了,問題在不了了之中解決,誰也不會感到難為情。像這種戀人的要求,你不讚同也不接受,在你的拒絕中不能有否定詞,但對方能辨出弦外之音,彼此都不會覺得難堪了。
你過生日,男友送你一套衣服,你不喜歡,豔了些。他問:“喜歡嗎?”你若直截了當的回答:“不喜歡,花裏胡哨的,像什麼樣!”精心挑選過的他此時一定會覺得很傷心。如果你說:“要是素雅些就更好了,我比較喜歡淺色的!”這話的表麵意思仿佛是你買的也好,不過若素雅些就更好了。但表麵肯定的背後是一句否定的意思,隻不過說得委婉一些罷了。
通過開玩笑的方式來否定,既可以達到目的,又不至於雙方尷尬,是一種很好的否定技巧。譬如,你男朋友邀請你“上門”,你覺得時機尚未成熟,不可盲目造訪,這時你可問:“有什麼好吃的嗎?”你的男友會列出幾樣東西來,於是你可接著說:“沒好吃的,我不去。”這是巧妙的玩笑,不僅拒絕了對方的請求,還可避免回答“為什麼不去”,真可謂一箭雙雕。